第四章:古法解密
深褐色的羊皮残页在台灯下泛着陈旧的光泽,江雪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河工古法残页》平铺在特制的扫描台上。作为考古队里最年轻的科技考古专家,她对这些古老的文献有着独特的敏感度。指尖轻轻划过残页上模糊的墨迹,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和符号,仿佛在诉说着被岁月掩埋的秘密。
“启动红外线扫描。”江雪对着操作面板下达指令。随着仪器的轻微嗡鸣,一道红色的光线开始在残页表面缓缓移动。起初,残页上依旧是一片平静,可就在扫描过半时,奇迹发生了——原本空白的纸面渐渐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星点,它们相互连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星图。江雪的心跳陡然加快,她从未想过,这卷残页里竟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
消息很快传到了赵莽耳中。作为水利史专家,赵莽对古代运河与黄河的变迁有着深入研究。当他看到那幅星图的瞬间,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珍藏在资料库中的运河地图。“快,把最新版的京杭运河地图调出来!”赵莽迫不及待地对助手喊道。
地图铺展开来,赵莽将星图小心翼翼地覆盖上去,通过精密的坐标校准,试图寻找两者之间的关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赵莽沉重的呼吸声。突然,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地图上:“找到了!”他激动地指着地图上的十二处标记,“这十二道水闸的位置,与星图上的星点完全对应!”
进一步的研究让赵莽震惊不已。这十二处水闸的真实位置,竟都指向古代黄河改道的关键节点。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黄河经历了无数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对沿岸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些看似普通的水闸,实则是古人精心设计的“导航标”,它们记录着黄河变迁的轨迹,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
更令人惊讶的发现还在后面。当赵莽将所有节点在地图上用线条连接起来时,一个惊人的几何图形出现在眼前——所有节点的几何中心,恰好是一艘漕船的位置。这艘漕船并非普通船只,它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古船,数月前刚刚被考古队发现,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古代漕运的重要文物。可谁能想到,它竟在这张神秘的星图中占据着如此关键的位置。
“这绝不是巧合。”赵莽喃喃自语道。他推测,古人或许早已预见黄河改道对运河的影响,于是利用星象和水利工程,设计了这套复杂的系统。漕船所在的位置,可能是古人选定的“安全岛”,或是调控运河水量、应对黄河改道的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