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汉宫错:腰斩台上的血衣诏(第1页)

第一章 棋盘落子惊七国

汉景帝前元三年的春日,未央宫的梨花落了满院。刘启盯着御案上的舆图,指尖划过楚国地界,那里用朱砂画着密密麻麻的兵甲——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檄文已传遍关东。

“陛下,晁御史大夫的‘削藩策’太急了!”丞相陶青跪在地上,袍角沾着梨花瓣,“七国皆言晁错离间宗室,若不……”

“住口!”刘启猛地拍案,玉镇纸砸在舆图上,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他想起晁错昨夜的话:“陛下,藩王尾大不掉,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之祸小,晚削之祸大!”

晁错是他的太子太傅,从东宫起就教他法家刑名之学。去年晁错上《削藩策》,建议先削吴王刘濞的会稽郡,说刘濞“煮盐铸钱,招纳亡人,早有反心”。刘启信了,可诏书刚下,七国就反了。

“传晁错进宫!”刘启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窗外,他的胞弟梁孝王刘武正带着卫队巡逻,甲叶摩擦声像砂纸刮过人心。刘武是窦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一直盯着太子之位,如今七国之乱,他会不会……

晁错来得很快,穿着朝服,额上带着汗珠:“陛下,臣已拟好平叛诏书,令周亚夫为将,直取吴楚……”

“直取?”刘启打断他,拿起七国檄文,“你看看!他们说‘诛杀晁错,复我封国’!现在满朝文武都说是你惹的祸!”

晁错梗着脖子:“陛下!匹夫之勇不可有,妇人之仁不可存!当年高皇帝大封同姓,如今尾大不掉,若不削藩,汉家江山迟早改姓!”

刘启看着他倔强的脸,突然想起父亲汉文帝临终前的叮嘱:“晁错有才,但锋芒太露,你要用他,也要防他。” 现在看来,父亲是对的。这把利刃虽然能削藩,却也割伤了自己。

第二章 谗言如刀割肺腑

入夜,刘启在宣室殿召见袁盎。袁盎曾做过吴相,此刻穿着素服,跪在地上哭丧着脸:“陛下,臣有密策可退七国之兵。”

“快说!”刘启凑近,闻到他身上浓重的酒气。

袁盎压低声音:“七国反叛,名义上是‘清君侧’,实则为了恢复封地。臣听说吴王刘濞与晁错有私怨,若陛下能……能杀晁错,赦免七国之罪,恢复他们的封地,兵不血刃便可罢兵。”

“杀晁错?”刘启如遭雷击,猛地后退半步。烛火晃了晃,映着袁盎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刘启想起晁错刚入东宫时,曾弹劾袁盎收受吴王贿赂,两人因此结怨。现在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