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边的灾民,听说朝廷的救济粮已经到了之后。
鼓起最后的一丝力量,向山南城赶来。
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了。
若那里还是什么吃的都没有。
那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民变了。
大批的灾民,开始蜂拥而至。
从开始的数万,短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近十万人众。
好在,有大批的精锐士兵,在维持秩序。
而新任的郡守张桐,他本就是山南城人。
威望极隆,可以说他发布公告之后,无论是胥吏,还是乡绅,都领命而行。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锦衣卫大人在城楼上看着呢。
沈言站在城楼上,看着如此的灾民,皱了皱眉。
“邬先生,我们这批粮食,能坚持这十万灾民几天?”
“大约五六天的时间。”邬思道叹了口气道。
“而且,这还得保证那些胥吏没有贪墨的。”
沈言一听,顿时一怔:“贪墨?”
“是的。虽然张师在本地威望甚高,但这自古以来就流下来的陋习,可不会改变。”
邬思道叹了口气道。
随后,他指着灾民里的一些人。
“大人,您看,那些穿着破破烂烂的,其实并非是灾民,而是城中的一些市民,或者商贩。他们也混入其中领粮食去了。”
“甚至,还有一些乡绅的家丁,也都去了。”
沈言一听,顿时大怒:“他们这是活的活的不耐烦了吗?”
城楼上,那肥嘟嘟的郡守脑袋,还挂在那里。
但竟还有那么多的徇私枉法的行为。
“大人,这就是人性。”
“高祖皇帝,立国之初,剥皮实草,也未能禁止这些官吏的贪墨。从这就能看出,有些人为了那点蝇头小利,一直心存侥幸心理的。”
邬思道感叹道。
“难道就没有办法能管得了这些人了吗?”
沈言怒声道。
“这是自古就有的陋习。别看咱们带来十日的钱粮,能坚持到五六日就不错了。这还是您锦衣卫指挥使名头,以及张师威望的原因。”
“若是没有您二人在,十日的钱粮,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要落入各级官吏的腰包。”邬思道可以说给很多官员做过幕僚。
甚至,这里面的道道。
“不行,我得想个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