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刘彘拜师,夺嫡波澜(第1页)

世人都以为,这一场夺嫡之争已经落下了帷幕,最后的胜利者便是在深宫中的皇长子了——事实上,不管是刘彘还是刘荣、甚至是栗姬都觉着,这件事情已经没有了可以争执的余地。

如今皇帝的身体本就好像是回光返照,回光返照能坚持多长时间?

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皇十子年幼无知,只有十岁而已,就算是皇帝能够再活个三五年的时间,也不过是十三四五岁,难道皇帝还能够将朝政交给这样子一个年幼的孩子吗?

交给皇十子,不就是等同于将皇权交给太后、乃至于皇后?

无论是窦太后还是如今的王夫人,这两位谁掌权都会滋生出外戚势力——甚至窦太后掌权的话则是更为恐怖,因为她说不定会废黜皇帝,让梁王登基。

皇帝会让自己的皇位落在自己的弟弟手里吗?

不会。

所以皇帝目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了。

皇长子刘荣!

只有两个人对这件事情有些“质疑”,一位觉着皇位不一定会落在皇长子刘荣的手里,而另外一位则是完全确定,这个皇位落不到皇长子刘荣的手里。

觉着一定不会落到皇长子手里的人,乃是“官渡侯”陈熙。

而觉着皇位不一定会落到皇长子手里的人,乃是“皇帝”刘启。

是的.....

景帝同样不想将皇位给刘荣!

有且只有一个原因。

“此子不类我”

非常简单、非常干脆,也非常具有杀伤力的一个原因!

太祖皇帝刘邦为何不愿意将皇位传给刘盈?因为“此子不类我”,所以他先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此子类我”的赵王刘如意,甚至不惜因此和多年夫妻吕雉闹掰。

后来发现赵王刘如意不过是表面上“类他”,所以就干脆利落的放弃了戚姬,只是把赵王打包扔到了赵地,留下一个戚姬给吕雉出气。

文帝为何会想要将皇位传给刘启?难道只是因为刘启是他的嫡长子?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此子类我”。

此子不类我是刘氏皇帝们心中最畏惧也是最痛恨的、是他们内心深处谁都不能触碰到的一个伤疤!

触及此事者。

死!

而刘启之所以会犹豫的原因,其实也正是世人以为夺嫡之争落幕的原因——刘彘实在是太过于年幼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