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削弱官员们的权力,北宋实行的是一职多官的政策。】
【一个职位上同时拥有多位官员,让这几位官员互相牵制。】
【宋太宗之后大兴科举,每次科举都要录取大量的考生,不仅如此,为了笼络官员,还采用了恩荫制,让有资格做官的人越来越多!】
【俗话说的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官职上这么多人,就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出了事,谁都不想扛责任,互相推诿,有什么功劳都要抢着上,处理一件事也是好几种不同的意见。】
【长此以往,冗官的情况日益严重。】
【而在军队上,原本大宋实行的是府兵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制渐渐被淘汰,北宋同样用上了募兵制。】
【北宋的军队有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他们实行守内而虚外的政策,全国招募来的士兵,大部分都守卫在京都附近。】
【北宋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安全感,疯狂的扩张军队,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军费来养军,但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的“更戍法”,让士兵和将领们之间互相不熟悉。】
【军队人数多,但是却没什么精锐战斗力,冗兵问题日益严重。】
【北宋开支巨大,朝政税收不仅要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拿出军费养兵,还要留出给辽国和西夏的岁币。】
【再加上皇帝时不时想要修个道观、寺庙和宫殿的,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更让宋朝的统治者担忧和恼火的是,在各地频发的农民起义。】
【我们之前将宋朝的就说起过,宋朝是我们华夏所有王朝中,唯一一个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王朝,虽然它鼓励开荒,并且也能够免除一两年新地的税收,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策。】
【百姓们辛辛苦苦开垦的荒地,没多长时间就要被富户官员们从手中买走,周而复始。】
【这让宋朝百姓的负担非常沉重,再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税收,各种起义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宋仁宗赵祯当政时,种种情况更加剧烈,起义、盗匪层出不穷,甚至连京都开封城附近,都能有匪寇出没。】
【有些官员已经觉察到了这种情况的危险之处,并且也在积极的想办法改正,但是仅凭一两个人,还是很难改变北宋的困局。】
【为了能够让大宋走的更远,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