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庆历新政33(第1页)

【大部分臣子都同意了,北宋的人心才是齐的,君臣百姓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可这次改革,才能让改革推进的更加顺利。】

【只是这很明显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北宋的行政效率来说,没个一两年,估计新政是实施不了的。】

【可宋仁宗赵祯等不了这么久,他看到了北宋的弊端,仿佛也看到了北宋的衰落,作为皇帝,他不能容忍。】

【范仲淹的这十项政策拿出来后,就只有皇帝以及中央的官员们看到过,这些应该只是新政的指导方针,还需要其他臣子们的意见相互改正补充,但是庆历新政的改革政策,却只有这十项。】

【我们说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主导人,那可是太正确了,因为改革措施完全就是范仲淹一人制定的,其他人,除了反驳了那个恢复府兵制的条陈,基本上是没插手的!】

{也就是说,范仲淹本人其实是不希望新政实施的这么仓促的,但是架不住宋仁宗赵祯太过心急?}

{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是,宋仁宗着什么急啊!}

{赵祯其实是北宋难得算是明君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厉行节俭,对待朝臣甚至宫人都很好,也在努力的治理国家。}

{宋朝嘛,懂得都懂,从一开始就很多的问题,宋朝没有土地建政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朝建立了,但是那些世家大族却并没有瓦解。}

{是的呢,虽然王朝是个新的,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领导人而已,内里的一些东西早就已经腐朽了。}

{原本赵匡胤能重视武将,还算是有人能够跟那些世家相抗,结果到了赵光义上位,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再加上很多的知识和书籍都被豪门世家垄断,就算赵光义扩大了科举的招收人数,那也是这些有家底的人先考上,先做官!}

{在世家这方面,向来是一步落,步步落,除非犯了什么抄家灭族的大罪,不然的话,一个家族总有那么一两个苗子能够重新起复!}

{北宋的问题到了宋仁宗时期,已经很严重了,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范仲淹都想着要慢慢来了,为什么不拦着赵祯啊!}

{楼上是不是漏了点什么,你忘记了?主播刚说过,为了提拔范仲淹当副宰相,原来的副宰相可是被无错罢免了!}

{我一直都以为赵祯是那种温和的慢吞吞的性子,原来也有这么着急的时候啊!}

{范仲淹还拒绝了一次提拔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