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逼他们做选择!
可是他们能怎么办呢?
某个保守派的官员跟自己的同伴嘀嘀咕咕:“天幕上不是已经说了靖康之耻的原因了吗?只要我们不选宋徽宗上位不就好了?”
对啊!
这句话仿佛是给了保守派的官员们一剂强心针,他们的眼神瞬间就亮了!
只要皇帝靠谱,那大宋就算是不改革,想来也不会落得那样凄惨的境地!
既然已经知晓了未来,只要能够避开那个结局不就行了吗?干嘛非要改革啊!
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更大的阻碍诞生了。
他们都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次改革,不会比天幕上的那一场还难吧?
【这样一个根本没有经过长时间论证,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宣传、造势、组织等准备的改革条陈,就这样仓促的实施了。】
【范仲淹在提出这十策后,随即再次上书,为自己的十策又提交了一个补充版本。】
【仁宗之所以这般急切又仓促的就将十策实施,完全是因为这十策非常符合北宋的国家利益。】
【这十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精兵廉政。】
【范仲淹的这些政策,得到了其他官员的认可和拥护,也是因为他的这十策,完全就是当时有理想、有抱负、急于改变北宋的北宋文人们的普遍建议和心声。】
【这其中不少的条款,在范仲淹之前,都是有人提起过的。】
【比如说,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王济、宋真宗赵恒时期的王禹偁,还有与范仲淹同一朝的韩琦等人,都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只不过他们的建议都只针对某个方面,没有范仲淹的这般全面。】
【这些在庆历三年提出并实施的九项政策,便是庆历新政!】
【只不过,新政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已经改革过的制度和政策再次改了回来,庆历新政,宣布失败。】
看到天幕上的庆历新政这么快就失败了,保守派官员的心重新落回了肚子里。
哼,他们就说嘛,改革那里是这么好改的,看吧?才一年,就已经失败了!
宋仁宗赵祯和范仲淹等革新派,也被这个短暂的时间给惊呆了。
在他们的设想中,即便新政失败,至少也能坚持个四五年,若是运气好的话,坚持上七八年也是有可能的。
怎么才只有一年!
一年的时间什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