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晋王朱棡。
两人虽察觉出京城处的异常,但由于如今还在守孝期间,百日孝期未结束,所以他们两人也不敢在这段时日闹出什么风波、有什么异常的作为。
一番思忖过后,此事也就暂时告了一段落。
而今日,翰林院内还有其他三司府衙,却出现了一件奇事——空印案。
如今空印案牵连甚广,风波极大。
可宫里面却是大太监云奇奉着陛下的旨意,到三司府衙还有翰林院这些平日最为清贵的官员们处,齐齐咨询起、索要起这当下空白文书的解决之道来。
旁的三司府衙暂且不提,但是在这翰林院内,数位翰林编修、侍读,包括大学士刘三吾,也是面露惊讶之色。
一直以来,朝中政务都由各部尚书处理,大多数情况更是由朱元璋一人定夺,最多也只是同旁边的几位大学士商量,或者跟朝堂之上的众臣定夺一案,什么时候轮得到他们这些翰林院的修史之人?
可实在是大为惊讶。
“刘学士,此事我们翰林之人该如何妥善解决?”
不少的翰林编修看向姗姗来迟的刘三吾,也是如今翰林院之内的最高官员。
刘三吾苦笑着脸:“陛下要我等给予个法子,能提出来最好,万一深受陛下看重,或许对这朝堂官员也是一件好事。”
“空印一事,终究牵连甚广,再加上这其中或有宫闱相关。”
“此事应当往好的方向去想。”
刘三吾并未将话给说全乎,终究还是要让翰林院的这些官员们自己定夺。
“马兄,你是如何想的?”
随着刘三吾款款离去,不少的编修、侍读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但大多数人也都是写了他们的解决之道。
毕竟乃是朱元璋这大明天子亲自下的令,能不能给出来是能力问题,可写都不写,这便是态度问题了。
虽然锦衣卫不会监视他们这些七八品的小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反正也不会费什么功夫。
有同僚问起马学祥,马学祥看了对方一眼,浅浅一笑:“应当是要写的。”
他的选择和多数同僚一般无二的做法。
只是提起手中的笔之时,面露犹豫之色,到底是否将家中女儿此前开口所说出的票据之法誊写其上?
写与不写。
一时间让马学祥极为为难。
最终,马学祥闭上双目,还是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