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然刚愎自用,脾气暴躁,尤其瞧不起读书人和官员。
但其实,他对有能力的人,特别是那些超出他掌控范围的人,是相当看重的。
胡大人的身份更是与众不同,是他的老友兼儿女亲家。
因此,对朱元璋而言,胡大人无疑是心腹之人。
然而,现在发现这样的人更适合做帝师,这让他内心十分纠结。
要知道,帝师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之师。
表面上看似无权,但仅凭这个称号,就比任何爵位都珍贵。
因为这不仅是对其地位的认可,更是对他能力的尊重。
这样的封赏一旦给予,将是天下瞩目的大事。
更何况,这其中还有朱元璋自己的考量。
昔日,老朱与胡大老爷虽无严格意义上的君臣界限,往来中亦显亲密,然其地位始终稍高胡大老爷一筹。
若拜为帝师,岂非平白矮了一辈?此想法令老朱甚感不适。
思虑再三,老朱终究放不下这份颜面。
然而,他亦明白,虽无**式拜师,却不妨碍日后有所助益。
即便无师徒之名,却能成师徒之实!这比被封为帝师更合心意。
当然,还得靠他的乖孙继续向胡大老爷请教。
胡大老爷所述的道理,雄英多了解些有益,标儿也应多听闻。
连他自己,恐怕也要时常重温一番。
完成授课后,胡大老爷对宫内因所授知识可能引发的波澜毫不关心。
毕竟,教已教了,内容也好,至于后续如何应用、改进……
又关胡惟庸何事?
如今他仅是礼部一名散官,只负责教坊司的小事务。
忧国忧民也得有限度。
一想起教坊司,胡大老爷眉头微皱。
确实!
许久未去教坊司,说不过去。
身为教坊司主事,领朝廷俸禄却无所作为,总觉不安。
他胡大老爷向来恪尽职守,怎会忽视职责?
正好闲暇,便去教坊司看看,顺便处理积压的公务。
回府不到半个时辰,胡大老爷转道来到教坊司。
得知胡大老爷来访,教坊司实际掌事李怀仁立刻满脸谄笑迎上前。
“哎呀,下官本以为今日清晨听到喜鹊鸣叫是有好事降临,没想到竟是胡大人亲自驾到!下官未曾远迎,还望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