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琅琊山记(一)(第1页)

次日天刚蒙蒙亮,帐内的烛火早已燃尽,只剩一缕微光透过帐帘缝隙洒进来。赵普率先醒来,见马崇祚与窦仪仍靠在榻边憨睡,脸上还带着昨夜畅聊的倦意,便轻手轻脚整理好衣袍,生怕惊扰了二人,悄然退了出去。

刚出帐门,便见不远处的土坡上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杨骏身披轻甲,负手而立,正极目远眺滁州城外的景致。赵普放缓脚步走上前,轻声问道:“将军今日醒得这般早,莫非是心中有什么心事?”

“哈哈,能有什么心事?”

杨骏闻声回头,脸上带着几分晨露般的清爽笑意,随即又转回头,目光落在远处连绵的山峦上,语气缓缓道,“你看这滁州,当真是块好地方——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便是那琅琊山了。”

赵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在林间,晨光洒在苍翠的树梢上,确实透着一股清幽深邃的秀丽。他心中了然,笑道:“将军这是看入了景致,连诗文都随口吟出来了。想来是昨日诸事顺遂,今日见此美景,心境也愈发开阔了。”

杨骏听赵普所言,先是轻轻点头,随即又缓缓摇头,一声轻叹漫在晨风中,指尖仍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穗子,目光落在远处琅琊山的云雾上,语气带着几分怅然:“昨日虽说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可马知州这番突然到任,我心里总有些琢磨不透官家的心思?”

赵普眼神微微一转,瞬间便懂了杨骏话里的隐忧——虽是升迁协防,可骤然添了专管民政的知州,难免会让人揣测是否有“制衡”之意。他下意识环视周围,见帐外只有几名值守的亲兵,且离得较远,才压低声音劝道:“将军多虑了。您如今不过二十余岁,便已率军破滁州、擒敌将,立下这般赫赫战功,放眼军中,也是少有的少年英锐。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朝中倚重的重臣。”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官家向来知人善任,此前让您镇守滁州这处要地,如今又派马知州来协理民政,何尝不是有意栽培?您想想,军政分权本是稳固地方的良策,马知州主民政,您专司军务,既免了您分心琐事,也能让您在军务上更专心——这既是给您减负,也是让您在军中积累更多声望,待日后淮南战事结束,这份守土安邦的功绩,便是您最好的根基。”

杨骏指尖的动作微微一顿,侧头看向赵普,眼中的疑虑渐渐散去几分:“你倒看得通透。或许是我这些日子绷得太紧,反倒多了些不必要的心思。”

“将军身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