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吐蕃灭国,大明开疆拓土(第1页)

逻些城外,明军大营旌旗蔽日。

薛仁贵正与诸将商议攻城方略,亲兵忽然来报:"将军,吐蕃使者求见,称奉松赞干布之命前来求和。"

帐中诸将相视而笑。

程处默擦拭着染血的战刀,讥讽道:"当日吐蕃使臣何等嚣张,竟敢明目张胆威胁陛下!"

"现在知道求饶了?晚了!"

"带进来。"薛仁贵沉声道。

须臾,三名吐蕃贵族被押入大帐。

为首的正是吐蕃大臣噶尔·钦陵赞卓,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吐蕃重臣,此刻却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一进帐便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坚硬的地面上。

【噶尔·钦陵赞卓,是吐蕃帝国赤都松赞普时期(约676—704年在位)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

【出身吐蕃显赫的噶尔家族(噶尔氏),其父禄东赞(噶尔·东赞域松)是松赞干布时期的名相】

【兄弟赞悉若(噶尔·赞聂多布)也曾担任大相。】

【钦陵在吐蕃军事扩张和政治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最终因家族与赞普权力冲突而覆灭。】

"罪臣噶尔·钦陵赞卓,奉我主松赞干布之命,向天朝大将军乞和!"

噶尔·钦陵赞卓颤抖着双手呈上一卷金丝帛书,薛仁贵接过展开,只见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屈辱至极的求和条件:

"献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吐蕃镇国之宝);

献公主卓玛(年方十六,吐蕃第一美人);

割让安多、康巴二地;

吐蕃永世称臣,岁岁纳贡黄金万两、骏马千匹、牦牛万头..."

噶尔·钦陵赞卓又命随从抬进一口镶金檀木箱,打开后,帐内顿时金光灿灿。

一尊通体纯金、镶嵌无数宝石的佛像静静躺在丝绸衬垫上,正是佛教至高圣物——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

"此乃我吐蕃镇国之宝,供奉于大昭寺已历百年。"

噶尔·钦陵赞卓老泪纵横,"还有公主卓玛..."

帐外传来环佩叮当之声,一位身着华丽藏袍的少女缓步而入。

卓玛公主确实美得惊人,肤若凝脂,眸似点漆,只是此刻面色惨白,眼中含泪,更添几分凄美。

"求天朝皇帝给吐蕃一条活路吧!"

噶尔·钦陵赞卓突然放声痛哭,额头在地上磕得鲜血直流,"我吐蕃愿永世为奴,只求保留宗庙祭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