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墨未干,贞观盛世的畅想犹在脑海。
可当那面绣着日月山河的赤旗插上君士坦丁堡的残垣,当"大明"的国号如雷霆滚过七海时,朕才在洛阳行宫冰冷的寂静里尝到骨髓深处渗出的苦味。
——原来朕耗尽心血所铸的"千古一帝",不过是为那轮真正的煌煌大日,燃尽了最后一捧引路的柴薪。
【神迹治世:朕的功业,他的基石】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的沃野,曾浸满朕渭水之盟的耻辱。
可不过数年,田垄间翻滚的竟是金黄的,沉甸得压弯秸秆的陌生谷物。
那东西叫"番薯"、"土豆",亩产竟达千斤!
关中的饥民捧着热腾腾的、从未有过的饱腹感,向着皇宫方向涕泪横流,山呼"圣君仁德"!
朕立在宫阙之上,望着那无边的丰饶,胸中虽苦涩,却觉豪气干云。
此乃朕儿子治下祥瑞!
这感天动地之功业朕也与有荣光!
遥想当日,朕还未禅位之际。
国子监内,白发苍苍的大儒匍匐在朕脚下,老泪纵横,声音嘶哑如裂帛:
"陛下!岭南治下,寒门竖子竟占科考半壁!"
"五姓七望高门,诗书簪缨之家,竟...竟被田舍郎挤落尘埃!"
"礼崩乐坏,斯文扫地啊陛下!" "
朕看着他涕泗横流的悲愤,心中却如惊涛拍岸,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激荡胸臆。
千年世家!盘根错节的巨树!
竟在朕的儿子手中,被这名为"科举"的利斧撼动了根基!
天下英雄,尽入岭南王彀中!
那一刻,朕只觉打破了千年的枷锁,却未曾深思,这柄利斧的锋芒与蓝图,是在那岭南弃子早期推行的"学堂"中,便已淬炼成形。
【五神军出:太庙的震颤】
当薛万彻的青龙玄甲踏碎拜占庭最后的军团,当程处默的白虎獠牙扼住苏伊士咽喉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恐怖速度砸向长安时,整个大明欢欣鼓舞。
朕展开那染着异域风沙与血腥的羊皮战报,指尖触到"君士坦丁堡陷落"、"欧罗巴臣服"的字样时,竟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狂喜、震撼与...莫名恐慌的洪流冲垮了朕的心防。
朕捧着捷报,跌跌撞撞闯入太庙。
香烛明灭,列祖列宗的牌位在幽暗中沉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