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620年)岁末,时近元旦之际,并州(今山西太原)突然传来消息,总管刘世让巧施计谋,将长期为祸当地的突厥大将伦特勒成功擒获。这一事件在当时极大地提振了唐军士气,打击了突厥的嚣张气焰。
刘世让,字元钦,京兆醴泉(今陕西礼泉)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刘坦曾任北周时任州刺史。他本人性格刚强耿直,富有谋略,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凭借才干在地方上崭露头角。
当李渊在太原起兵,挥师西进图谋关中之时,刘世让审时度势,毅然率领所据守的城池归顺了李唐王朝,被授予通议大夫之职,从此成为唐朝开国功臣集团中的一员。在唐朝初建、扫平群雄的统一战争中,刘世让的身影活跃于多个关键战场。他追随秦王李世民参与了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战役,在浅水原之战前后立下战功;随后又随军东征,在讨伐王世充、围攻洛阳的战役中奋力拼杀,凭借战功不断升迁,最终被任命为并州总管,肩负起镇守帝国北部重要门户、抵御强大突厥汗国侵扰的重任。
并州地处要冲,是突厥南下的必经之路,承受着巨大的边防压力。刘世让到任后,一方面整顿军备,加固城防;另一方面,他深知突厥骑兵剽悍,正面硬撼并非上策,必须善用计谋。
被刘世让擒获的伦特勒,其历史活动主要见于唐初武德年间记载。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占据李唐“龙兴之地”的刘武周兵败逃亡突厥后被杀,突厥处罗可汗趁中原战乱之际,派遣大将伦特勒率精骑进驻并州,名义上是协助唐朝恢复河东势力,实则暗地里在太原盆地建立军事据点。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支突厥军队"大为民患",其部众以自身游牧习性,经常肆意践踏农田,劫掠往来商旅,更将太原周边的村落视为补给场,强行征发粮草牲畜。每当秋高马肥时节,伦特勒便纵兵四出,以"围猎"为名实施武装劫掠,所过之处"室庐焚毁,丁壮被掳",致使并州境内"道路断绝,商旅不行"。
尤为酷烈者,是其军队特有的索贡方式。每当地方难以满足其物资需求时,伦特勒便采取"悬首槁街"的恐怖手段,即将抗命者斩首后悬挂于城门示众。而且,作为当时的野蛮民族,其部属常在饮宴时射杀平民取乐,太原城郊时常可见被乱箭射穿的尸体倒伏道旁。
伦特勒治下的突厥军队,以这种残暴统治在太原持续半年之久,直至冬十二月,并州总管刘世让以臣服姿态,设计宴请伦特勒,在宴席间伏甲士突袭,方将其生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