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携王姬余臣(第1页)

周携王姬余臣:被历史尘封的西周末代王者

一、周携王的身世与背景

1.家族谱系

周携王姬余臣出身于显赫的周朝王室,在家族谱系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的祖父是周厉王,周厉王在位时,因实行“专利”政策,引发国人暴动,最终被逐。他的父亲是周宣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周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宣王中兴”。

姬余臣是周宣王之子,周幽王之弟。周幽王即位后,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尤其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他还废黜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一系列举动为西周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姬余臣本无继承王位的可能,但命运的转折却让他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二王并立”时期的周天子之一。

2.时代背景

周宣王时期,西周王朝表面上呈现出中兴之象,实则已暗藏衰败迹象。宣王即位之初,立志复兴周室,任用贤能,整顿朝政,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他曾多次对外用兵,讨伐猃狁、西戎、淮夷等部族,扩大了周朝的疆域,使诸侯重新朝见天子,史称“宣王中兴”。然而,长期的征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宣王晚年独断专行,不听劝谏,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破坏了周朝的宗法制度,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周朝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到了周幽王时期,西周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周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尤其宠爱褒姒。为了博褒姒一笑,他竟然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严重失信于诸侯。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也使得诸侯对周朝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在政治上,周幽王的一系列决策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他废黜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一废长立幼的举动严重违背了周朝的宗法制,引发了朝廷内外的轩然大波。申后的父亲申侯对此极为不满,他联合缯国和犬戎,发动了叛乱。

社会层面,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统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繁重的赋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对周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

周幽王时期的西周王朝,政治上危机四伏,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社会上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为西周的灭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