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汉成帝刘骜(第1页)

一、刘骜的成长背景与太子之路

1.皇室出身与幼年宠爱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刘骜出生于甲馆画堂,他是汉元帝刘奭的嫡子,生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作为汉宣帝的嫡皇孙,刘骜自出生便备受瞩目,汉宣帝对这个孩子喜爱有加。宣帝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之意,寓意着刘骜将来能如骏马般驰骋,有一番大作为,还赐予他字“太孙”,并时常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在汉宣帝的宠爱下,刘骜度过了幸福的幼年时光,这样的成长环境也让他在皇室中拥有了特殊的地位,为他日后的太子之路奠定了基础。

2.太子之位的确立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驾崩,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年仅4岁的刘骜被正式立为太子。汉元帝起初对刘骜寄予厚望,青年时期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行事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紧急召见刘骜,他因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绕路前往而迟到。元帝了解缘由后,对他的守礼之举十分赞赏,还特意下令以后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刘骜逐渐沉迷于玩乐。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刘骜前往吊丧却毫无哀伤之情。这让元帝极为恼火,认为他缺乏慈仁之心,不配为人主,一度产生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但由于刘骜是宣帝喜爱的嫡皇孙,且宠臣史丹力保刘骜的太子之位,元帝最终没有付诸行动。就这样,刘骜在经历了一些波折后,依然保住了太子之位,等待着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3.太子时期的转变与危机

青年时期的刘骜本爱读经书、行事谨慎,是众人眼中未来明君的合适人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在侍从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到一些关于男欢女爱之事的书籍,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终日沉湎于玩乐之中。

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这一事件成为了刘骜太子之位的重大危机。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与刘骜一同游学长大。汉元帝见到前来吊丧的刘骜,本以为他会因失去一同长大的兄弟而哀伤,可刘骜却毫无悲戚之色。这让元帝极为恼火,愤怒地表示一个不慈和仁爱的人不配奉祀宗庙、做百姓的父母,认为刘骜不具备成为君主的基本品德,遂萌生出改立太子的想法。

就在刘骜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之时,宠臣史丹发挥了关键作用。史丹曾被元帝诏令护佑太子,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为了保住刘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