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我们……明州见。(第1页)

两个月,在党校这个看似封闭实则暗流汹涌的熔炉里,足以让许多事悄然改变。

当十二月初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冰粒,敲打着省委党校礼堂高大的玻璃窗时,毕业典礼的氛围已然被烘托得肃穆而热烈。

硕大的礼堂里,暖气开得很足,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鲜艳的党旗和国徽,台下坐满了穿着统一深色正装的中青班学员、党校领导和特邀嘉宾。

气氛庄重而喜悦,弥漫着一种学有所成、即将奔赴新征程的昂扬气息。

郑仪坐在台下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

这是属于支部书记和优秀学员代表的殊荣。

他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藏青色西装,白衬衫领口系着一条深蓝色领带,整个人显得挺拔、沉稳。

这两个月,在平静的学习日程下,发生了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交锋与布局。

自从那次食堂早餐的“推心置腹”之后,张林对郑仪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试探、交易心态,逐渐转变为一种近乎依赖的信服。

郑仪像一位极其高明的驯兽师,精准掌握着投喂与鞭策的节奏。

他不断向张林传递着经过精心“过滤”和“加工”的省里信息:

“组织部调研的同志侧面肯定了明州近期的稳控措施……”

“上次研讨会上张市长关于产业集群的发言,徐省长在内部文件上有批示,认为思路很清晰……”

“有领导私下表示,特殊时期,确实需要张市长这样熟悉地方、勇于任事的干部顶上去……”

这些信息,半真半假,或者真假掺半。

有些是郑仪根据省里的公开文件和公开活动轨迹合理推断的,有些是他通过岳父秦岭的渠道了解到的邹侠书记对张林的某些中性评价,还有一些则完全是郑仪自己根据局势捏造出的“利好”。

但每一次传递,都伴随着郑仪笃定、沉稳、带着一丝“我是你圈内人”的语气,仿佛他正站在权力漩涡的中心,为张林争取着至关重要的支持。

郑仪成为了张林窥探省里意志的唯一“窗口”和“渠道”。

张林的心态,从最初的狂喜和感激,逐渐演变成一种深深的敬畏和依赖。

他不再怀疑郑仪的能力和能量,甚至开始不自觉地在一些党校内部的小组事务、研讨观点上征求郑仪的意见,试图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郑仪所暗示的“省里期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