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诏书,天下知。
大秦推出科举考试,嬴政以一纸诏书昭告天下,号召天下才子参与。
此诏令一出,秦国上下皆是轰动不已,极为震撼。
天下才子皆是为此而精神一振,欣喜不已,诸多百姓议论纷纷。
“科举考试,如若可以做到至公,便是一大至善之事!”
“李斯大人,乃是天下大才,竟是可以想出如此选拔官吏制度,当真精美绝伦至极,大王亦是千古圣皇,无比圣明,才会推出科举考试!”
“有了科举制,只要有才能,便可脱颖而出,入朝为官,为大王治理天下,这是大秦之幸,也是天下才子之幸!”
“科举考试,不看出身,可抛弃世袭,为大秦选出最为优秀的才子,做到天下之公!”
科举考试一出,整个秦国都为之轰动。
众多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地可以施展的才子,如今终于找到可以实现抱负的机会,又怎么会不激动万分。
一时之间,在秦国境内,无数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都纷纷涌动起来,准备参与第一届的科举考试。
如若可以在科举考试中做到脱颖而出,便可以入朝堂做官为吏,这让众多才子,皆是无尽惊喜,自然是要拿出最大的本事,在科举考试中,将自身的才学全数发挥了出来,做到一枝独秀。
李斯连同吏部,也在为科举这事,轰然而动。
科举考试这件事,对于秦国而言,至关重要,且非常紧迫,不可耽误。
此时的秦国,正是需要大量人才来担任官吏,派往各地,为秦国治理天下,才可以保证各地的安稳。
正因如此,科举考试不但要做到最好,还要做到最快,可没有时间可以耽误,一切从急。
当前,李斯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确定好考试内容,确保在这些考试中可以脱颖而出的才子,都是治国之才,而不仅仅是只懂才学,治国方为重。
除此之外,整个考试过程要做到至公,确保科举考试达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而不能存在徇私舞弊,这样才可以选拔出最优秀的治国之才。
因此,李斯连同吏部,选拔出大量可靠廉正的考官,还建立了一套互相监督的制度,来确保科举的公平,再将考官派往秦国各地主持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再集合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来咸阳参与殿试。
如此之下,秦国朝堂,才可以将天下才子,皆数收拢而来,而不会出现荒废在野的情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