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衍行礼告退。走出章台宫时,他回首望了一眼那雄伟的宫殿。晨光之下,宫墙如刀似剑,锋芒毕露。他深知,自己已被卷入一场远超水利工程的政治漩涡。那位年轻的秦王,眼神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水利的重视,更是一种吞并天下的野心。
"李方士,"赵易追上前来,态度比先前更加恭敬,"秦王对你颇为赏识,实乃不易。"
"确实不易。"邹衍不知何时也来到李明衍身旁,笑容深不可测,"李方士此番机会难得,若能治好泾水,定能青云直上;若有不测..."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明衍一眼,"秦王雷霆手段,李方士也有所耳闻了。"
李明衍心中了然。这既是恭维,也是警告。秦王虽年轻,却已是一位果决狠辣的君主,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己随时可能成为弃子。
"多谢两位指点。"李明衍拱手道,"关于泾水治理,在下已有三分构想,还需实地勘察后才能确定详细方案。"
邹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三分构想?愿闻其详。"
李明衍不疾不徐地道:"第一为近期之策,设流速变化沉沙池,利用水动力学原理分离泥沙;第二为中期之策,在关键节点引渭济泾,以清稀浊;第三..."他稍作停顿,"为远期之策,或可考虑彻底改变泾水流向,使其避开韩国矿区,另辟水道入渭。"
赵易听到第三策,目光骤然锐利:"李先生此言,可是要开凿新渠?此乃大工程,需旷日持久,调动巨量人力物力。"
"正是此理。"李明衍坦然道,"故称之为远期之策,暂且存于图纸,不敢贸然启奏。"
邹衍捋须微笑:"李方士深谋远虑,令人佩服。只是此三策中,必有技术难关。不知最大挑战何在?"
李明衍略一思索:"最难者,莫过于泾水中特殊矿物的分离问题。据我初步观察,泾水含沙不同于寻常河流,其中夹杂着一种铁质矿物,若不妥善处理,即便沉淀池建成,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邹衍与赵易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此事倒颇有意思。"邹衍笑道,"想必李方士已有妙策?"
"惭愧,此为最大难题,尚需深入研究。"李明衍坦诚答道,"或许要借助一些特殊材料,如磁石之类,才能解决。"
离开王宫,回到濠园住处,四位助手早已等候多时。见李明衍平安归来,孙章激动得老泪纵横:"大人无事就好!我们都担心得紧啊!"
"秦王何等人物?"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