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衍站起身,整理衣袍:"天色已晚,不便再打扰。"
"李大匠且慢。"郑国突然拉住李明衍的袖子,那粗糙的手指微微颤抖,他对李明衍的称呼也更加敬重,"今夜风雨共语,心腹尽倾,老夫有一物相赠,以表寸心。"
他缓缓走到墙角的檀木箱前,从中取出一个小巧的木匣。木匣古朴无华,但细看之下,木纹清晰可辨,竟是上古时期生长在北方的楸木,质地坚硬,木理细腻,曾是君王陵寝的专用木料。
郑国小心翼翼地打开木匣,从中取出一枚玉佩。玉佩通体碧绿,上雕一条逆水而上的鲤鱼,眼睛处镶嵌着两粒红色晶石,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此乃先父遗物,愿大匠携之,以记今日风雨之会。"郑国双手捧着玉佩,神色肃穆。
李明衍愕然,连忙推辞:"此物贵重,在下不能收。"
"大匠切莫拒绝。"郑国坚持道,声音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定,"此玉虽非稀世珍宝,却承载着老夫一家几代人的心血。今日相赠,只望大匠不忘今夜之言,水利之术贵在利民,而非助暴。"
在郑国恳切的目光下,李明衍不忍拒绝,只得双手接过玉佩。玉佩入手沉甸甸的,温润如脂,却又带着岁月沉淀的凉意,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多谢郑先生厚赐。"李明衍将玉佩小心地收入怀中,感受着那份分量。
郑国深深地看了李明衍一眼,眼神中既有期许,又有怜悯。
两人走到门口,雨已停了,但天色仍暗,只有东方泛起一线微光,为黎明的到来做着准备。地上水洼倒映着天空,如同无数面破碎的镜子,拼凑出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郑国站在檐下,目送李明衍离去,突然朗声说道:"水流之处,必将改变沿途的一切。"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李明衍的心头。水确实是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它不争不抢,却能穿石断山,改变世界的模样。水利工程同样如此,看似是驾驭水流的技术,实则是改变社会、历史,乃至人心的力量。
李明衍没有回头,但他知道郑国一定还站在那里,如同一个忧伤的守望者,目送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一个又一个渺小的生命和王国。
走在返回咸阳城的路上,李明衍思绪万千。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郑国渠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这条水渠不仅解决了关中的灌溉问题,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更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