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当机立断:"立刻组织救援,先救人,再议工程!"
李明衍与郑国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不可!"
蒙武面露不悦:"二位何意?难道不救被困工人?"
李明衍解释道:"非是不救,而是要救得周全。若贸然下人,不仅救援者有危险,被困者也难保安全。我们需要先稳固塌方区域,防止继续坍塌,同时降低暗河水位,为救援创造条件。"
一时间,三人陷入沉默。救人心切,却又不得不面对技术难题。
"我有一计,"李明衍忽然道,"可在暗河上游开辟临时导流渠,分流部分水量,降低暗河水位。同时,用铁篾缚合硬石灰,构建支撑结构,稳固塌陷区域。"
郑国皱眉:"铁篾缚石灰?"他略一思索,恍然大悟,"你是说用铁条加固石灰混合物,形成类似砖石却更为坚韧的结构?"
李明衍点头:"正是此理。古人筑墙,常用草木灰、石灰混合泥土,再加入动物血液增强黏性。若以铁篾代替草木,强度必然大增。"
这实际上是李明衍将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原理简化后的版本。铁篾提供抗拉强度,而硬化后的石灰混合物则提供抗压能力,两者结合,可以形成简易但有效的支撑结构。
郑国捋须沉思:"此法确有可行之处,但也有隐忧。一来耗时耗力,恐危及被困者生命;二来铁篾石灰结构硬化需时,若期间暗河水位骤涨,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这样,"郑国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我们结合两种方法:一面开挖临时导流渠,降低暗河水位;一面构建铁篾石灰支撑,稳固塌陷区域。同时,派遣精干人手,带着准备好的竹筏沿稳固路径救出被困者。"
李明衍眼前一亮:"郑先生所言极是!分进合击,多管齐下!"
蒙武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却也听出了解决方案的轮廓。他干脆利落地道:"只要能救人,能保住工程,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开口!"
计划很快敲定,分工明确:蒙武调集五百士卒,分三班轮换,不计代价地开挖临时导流渠;郑国负责设计支撑结构,指导工匠施工;李明衍则带领邓起和几名精干工匠,研究最安全的救援路线。
工地顿时沸腾起来。数百士卒齐声呐喊,挥动铁锹,以军阵之势向暗河上游挺进。工匠们分成小队,有人烧制硬石灰,有人锻造铁篾,有人编织竹筏,各司其职,忙而不乱。蒙武亲自站在导流渠最前端,汗流浃背地挥动铁镐,激励士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