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廷尉的照顾下,李明衍的牢狱生活比起普通囚犯已是好太多。干净的囚室内不仅置有简易的书案和床榻,廷尉还为他提供了笔墨竹简和各种水利典籍。闲暇时,李明衍便埋首案前,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将自己对水利工程的心得一一记录下来。
"既然无法亲临工地,至少可以效仿古人,将这些技艺记录下来,留与后世。"李明衍轻声自语,手中的笔在竹简上慢慢地游走。
竹简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水利设计图和技术要点:如何在层岩交错处稳固渠壁、如何引导地下暗流、如何控制哭泉涌水、如何计算渠道宽度与水流速度的最佳比例...他的笔法还不熟练,每一项技术都尽量用了详细的图解和图释,既有现代水利工程的科学原理,又融合了古墓中发现的先人智慧。
然而,尽管忙于笔耕,他的心却始终难以平静。每当夜深人静,独自躺在窄小的床榻上,望着窗外遥远的星空,无尽的忧虑便如潮水般涌来。
"这样的日子,究竟何时是尽头?"他常常这样问自己。
泾水之渠不知进展如何,阿漓是否安好,秦国的政局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如同梦魇,日夜纠缠着他。更令他担忧的是,长期的牢狱生活会不会逐渐腐蚀他的意志和精神。
为了对抗这种无形的腐蚀,李明衍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日清晨,他会在囚室内进行一套简单的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白天专注于水利着作的编撰,使头脑保持清醒;夜晚则冥想打坐,平复烦躁的心绪。
日复一日,他如同一株在阴暗角落中依然挺直腰杆的小草,固执地汲取着有限的阳光和养分,顽强地生长着。
入狱第二个月的一个深夜,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整个廷尉署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李明衍正借着微弱的灯光修改他的水利着作,忽然听到牢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同于平日狱卒的沉重脚步,这声音轻盈而谨慎,如同猫行走于夜色中。
打破了夜的寂静。李明衍警觉地抬头,这个时辰,通常不会有人来访。
脚步声停了下来。片刻后,钥匙转动的声音响起,牢门缓缓打开,一个穿着狱卒服装的人影闪了进来。
李明衍眯起眼睛,借着昏暗的灯光打量着来人。那人身形瘦削,举止谨慎,脸上涂抹着灰尘,显然是刻意伪装。正当李明衍思考该如何应对时,来人突然开口:
"先生...是我..."那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其中的熟悉感却让李明衍心头一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