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苍穹如墨,零星的灯火点缀在荒野的驿道上,如同黑暗大海中的灯塔。李明衍一行人好不容易寻得一处小驿站,得以栖身。驿站虽简陋,却打扫干净,甚至还备有几案纸墨,显然是为往来文书官员准备的。
炊烟袅袅中,邓起已将早先打来的野鸡炖煮,飘出诱人香气。苍白的烛火下,李明衍神情前所未有的清朗坚毅,他在席上环视众人,拍了拍手里的几份竹简。
"诸位,赵国行在即,不可不谋而动。"李明衍开门见山,"赵国政局复杂,水患严重,我等既为水工,又需寻禹迹,当先明其形势。"
他将竹简摊开,上面是精心绘制的赵地舆图:"赵国地势独特,三面环山,太行山脉拦于西侧,南抵黄河,北临燕赵代三国交接处的长城险道。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中原平原,与齐、魏两国接壤。"
"赵国之强大,在于其天然屏障与山地边塞养育的骑兵。"韩谈接过话头,眼中闪烁着武者特有的锐利,"可惜近年来赵国气数已衰,自长平之战亡四十万精锐后,国力大伤。"
李明衍点头同意:"确实如此。赵国政局更是风雨飘摇。去岁赵王突然驾崩,年幼的太子登基,是为今赵王。赢嘉作为先赵王同母兄长,本是太子,却因秦王施压被废黜。"
韩谈眉头紧皱:"且不说赢嘉与先生的交情,单说赵国国势,确是令人忧心。朝堂之上,怕是已经分裂。"
"怕是水火不容。"李明衍补充道,手指在地图上轻点,"邯郸为国都,由郭开掌控;代地则是边塞重镇,由李牧镇守。按徐福带来的消息,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明争暗斗,几乎形成了两个赵国。"
"赢嘉呢?"阿漓问道,随手摘下锅里的野鸡腿分给众人,"他现在又在何处?"
"据徐福所言,赢嘉已被废为庶人,但仍受到李牧尊重,住在代地某处。"李明衍接过肉食,却只是放在一旁,继续专注于地图,"李牧是赵国名将,为人正直刚毅,与赢嘉交好,至今仍视其为赵国正统。"
邓起突然提问:"先生,您与赢嘉交情匪浅,此去赵国,是否要站队李牧一方?"
李明衍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清澈:"我与赢嘉确是兄弟之谊,但我等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探访禹工遗迹,治理水患,不宜卷入政治漩涡。不过..."他顿了顿,"若能助赢嘉一臂之力,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阿漓轻轻点头:"明衍哥此言甚是。不过先生要小心,这赵国分裂之势,若稍有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