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李明衍命人备好正式文书,将六千金以吕相国之名,郑重捐赠给咸阳水利工程。文书中详细说明这笔款项将专用于王宫水系建设,并特别提及"感谢相国对水利事业的慷慨支持"。
同时,他亲笔写了一封书信给吕不韦,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相国博学多才的钦佩,以及对慷慨赠金的感谢。信中写道:"相国之金,臣不敢私藏,已全数用于王宫水利建设。不负相国厚望,不负大王信任,乃臣毕生所愿。"
书信送出不久,吕府便有快马送来回信。吕不韦的回信简短却意味深长:"才识过人,气度不凡。都水长若有闲暇,望能常来府上论学。相国府门常为贤才而开,他日再叙。"
这回信既肯定了李明衍的做法,又委婉地表示愿意进一步交往,留下了日后亲近的余地。更巧妙的是,信中并未提及金钱之事,而是以"论学"为名,为双方建立更密切关系铺路。
李明衍反复读着这封情真意切的回信,不由得感慨于吕不韦的政治智慧。他将信递给一旁的赢嘉:"看来相国对我的处理方式并不恼怒。"
赢嘉看完信,轻轻一笑:"相国此信,表面论学,实则结交。不卑不亢,又不强人所难,留足余地,真乃高明。"
"话说回来,"李明衍将话题一转,"我听闻相国的传奇经历。当年大王之父异人在赵国为质子时,身份卑微,前途暗淡,谁能想到一个商人的介入,竟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
赢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此事在我赵国朝野曾引起巨大震动。想想看,一介商人,竟敢投资三千金于一位毫无根基的质子,助其回国继位,这是何等魄力与远见!"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巨大的政治投资,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却被他一手操盘成功。"李明衍摇头感叹,"从商人到相国,从三千金到富可敌国,此等传奇,恐怕千年难遇。"
赢嘉沉吟片刻,语气转为郑重:"作为一名赵国贵族,我不得不承认相国的胆识与才华。然而,商人介入政治掌握一国权柄,终究会引发贵族阶层和旧臣们的不安与抵制。"
他声音压得更低:"相国虽得意于眼前成功,却未必能应对此后的长期风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得多少权贵侧目?一朝得势,便有倾覆之危。"
听到赢嘉提及"商人介入政治掌握一国权柄"的判断,李明衍心中一惊,这与他所在时代的漂亮国大统领的故事何其相似,赢嘉对时代的预言精准,他深感赢嘉智慧与见识过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