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马不停蹄。
从工地出发的第三日黎明,李明衍与郑国终于远远望见了咸阳城。
这是李明衍第二次见到秦国都城。与第一次初入咸阳时的忐忑不同,此刻他的心情更为复杂。那时他只是一名被引荐入秦的水匠,而今却是肩负万民期望与秦王重任的修渠主事者,亦是朝堂辩论的主角。晨曦中,那灰白色的城墙如同一条巨龙,盘亘在渭水之畔。城垛上的旌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而城门处的兵士来往穿梭,宛如蚁群,城门楼宛如匍匐的凶兽,正张开血盆大口等待吞噬入城者。
"比起上次来,戒备森严了许多。怕是如蒙武所言,朝堂风暴已经波及整个咸阳"。李明衍注视着城门处排列整齐的黑甲士兵,不由皱眉。那次负责接待他的是鸿胪令赵易,浮华而热情;今日却见城门外列着两排黑铁重甲的武士,个个面如冰霜,手持长戈,杀气腾腾。
五十骑在城门前勒马停下,却见城门两侧的铁甲士兵人数是平常的两倍。这些士兵个个身高八尺有余,腰悬青铜短剑,胸甲纹饰繁复,显然是大秦精锐。
"止步!来者何人?"城门卫士厉声喝问。
护送的骑士长手捧秦王虎符:"奉大王之命,迎接泾水治理郑国与李明衍"
城门卫士盘查格外严格。待核实身份后,一名百夫长上前引路:"蒙将军已在内城等候多时,请二位随我来。"
城门入口处,四匹战马拉着一辆青铜战车静候,车上站着一位身材魁梧、银髯垂胸的将军,正是蒙骜。
两人策马上前,蒙骜行军礼,不苟言笑:"李水官、郑先生,秦王等候多时。请速随我入城。"
蒙骜站在战车上,亲自驾驭四匹黑鬃战马,李明衍和郑国骑马随行。一行人穿过城门洞,街道两旁已有不少行人,却远不如往日熙熙攘攘。李明衍注意到,街巷角落三五成群的市民正低声议论什么,见到官兵经过,立刻噤若寒蝉。偶有只言片语飘入耳中:"...那渠据说要征十万民夫......听说连年征粮,就为了那一条水沟......听说有大人怒不可遏..."
"自古治水之事,皆有争议。"蒙骜沉声道,目视前方,"泾水修渠一事,朝中反对声浪比预期更大。"
穿过几条宽阔的街道,战车驶入一处偏僻的小巷。与咸阳主干道的气派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幽深窄小。青砖灰瓦的院落藏在浓荫深处,守卫也只有寥寥数人,与蒙骜的身份极不相称。
"暂且安顿于此,明日廷议前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