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五蠹秘策成(上)(第1页)

永安里事件过去整整七日,泾水依旧浑浊地向东流淌,仿佛漠然注视着沿岸的一切动荡。然而这川流不息的河水却难掩渠道工地的萧条。昔日人声鼎沸的工地,如今工匠寥落,民夫稀疏,那些本该挖掘的沟渠只完成了一半,裸露的土方在雨水冲刷下已经坍塌了边缘,宛如一道道狰狞的伤口,横亘在关中平原的肌理之上。

李明衍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眺望着这一切,眉头紧锁如铁铸。自永安里事变后,工程进度骤减。许多村庄受张耳煽动,拒绝征调民夫;更有甚者,一些已在工地的民工也纷纷逃离,担心被牵连入"秦军屠村"的传闻中。

"情况如何?"郑国缓步走上高台,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忧愁刻得更深了。

"不容乐观。"李明衍摇头叹息,"北段已经停工三日,东段也只有一半人手。若再这样下去,别说三年,恐怕五年年也难以完工。"

郑国凝望远处:"张耳一事,实在出乎意料。"

"他们如同一把引火之薪,点燃了民怨。"李明衍沉声道,"只是这火如何烧得这样迅速?短短几日,竟有七县受到波及,实在不合常理。"

郑国目光一闪,欲言又止。此时楚铁匆匆走上高台,面色凝重:"大人,又有一队民夫逃走了。说是听闻频阳县的民众已经起事,纠集乡勇拒征,他们担心牵连家人。"

李明衍面色更加阴沉。频阳县若真起事,那工程南段的物资运输必将受阻,这几乎相当于釜底抽薪。他正要下令应对,忽见远处官道上烟尘四起,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是监御使韦谦。"邓起眯眼远望,"看那旗号,还带着朝中诏令。"

李明衍心头一震。自永安里事变后,监御使韦谦便不知所踪,如今突然重现,定非好事。

不多时,韦谦领着一队人马来到工地。只见他一身墨青官服,腰悬铜印,气势凛然。面容较之前更加冷峻,那双刀削般的眉毛下,一双眼睛如同寒潭,深不见底。

"李水官,久候多时!"韦谦翻身下马,拱手行礼,表面恭敬,目光却带着几分锐利和讥讽。

李明衍还礼:"韦大人,一连数日不见,我等还以为大人弃我们而去了。"

"李水官说笑了。"韦谦冷笑一声,"下官乃奉太后之命,监督工程进展。见永安里出了如此大乱,岂敢擅离职守?下官这些日子正是四处查证此事,如今已将完整奏报呈于太后与秦王。"

李明衍心中一沉,知道韦谦此行定是来兴师问罪。果然,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