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暮城独行人(第1页)

水围系统阵眼工程开始后,魏般特地安排了盛大的庆功宴。席间,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李先生博闻强识,若能留在大梁,必能如李悝一般大有作为,再强我魏国。"张耳举杯相邀,语气诚恳,目光灼灼。李悝乃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的贤相,变法强国,使魏国一度成为七雄之首。张耳此言,可见对李明衍推崇之至。

张耳见李明衍未即刻答应,又转头撺掇魏般:"魏兄与先生乃是故交,此时岂不该极力相留?"

魏般闻言,抬头望向李明衍,举杯致意:"先生若留,我等愿以家主礼遇相待。"言语虽恳切,却并无十分强留之意,态度颇为微妙。

李明衍微笑致谢,心中却五味杂陈。近日来,他应魏般邀请,多次入宫观政,亲眼目睹了魏国朝堂的真实状况。所见所闻,令他心情愈发复杂。

那日朝会,魏王端坐于王座之上,神情倦怠,时不时打个哈欠。百官分列两侧,表面恭敬肃立,实则各怀心思。李明衍站在殿角,与魏般一起默默观察着这场朝政。

"今有三县武卒归乡无处栖身,请拨款百金修缮旧舍..."一位中年官员正在奏报。

"百金?"一位头戴高冠、衣着华贵的大臣打断道,"国库空虚,何来百金?况且武卒自有军饷,何须另行拨款?"

"大人有所不知,"那官员躬身解释,"这些乃是伤退之卒,多半伤病在身,无力自建居所。若能给予微薄救助,既安抚军心,又彰显国恩。"

"既是伤退,便是废卒,何谈军心?"另一位贵族模样的官员冷笑,"况且此事应由军中负责,何劳朝廷操心?"

"军中已无余粮..."

"既无余粮,便是无力为之。国事千头万绪,岂能事事应允?"

一番推诿后,那官员只得黯然退下。李明衍注意到,推诿之人正是先前曾在水围系统工程中捞取好处的三族公子。

紧接着,一位年轻官员上前跪地请愿,陈述官道失修,商旅难行,百姓疾苦。

"近年雨水频繁,官道多有冲毁,"那年轻人声音清朗,"若不及时修缮,来年商贾难行,赋税必将锐减。"

"你这后生,倒会危言耸听。"一位年长的大臣嗤笑道,"我魏国自古水路发达,何须官道?只不过是你欲邀功而已,不识朝廷艰难!"

几位大臣附和着笑起来,那年轻官员最终只得黯然退下,眼中满是绝望。

李明衍目睹这一切,心中愈发沉重。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