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心明天地宽(上)(第1页)

清晨,一场彻夜的暴雨终于停息,大地焕发着新生的气息。云雾裹挟着湿漉漉的泥土与草木的芬芳,在山谷中缓缓流动,如同天上的河流临时落到人间。

李明衍一行人收拾齐整,踏上了通往赵国的小道。湿润的泥土在足下发出轻微的声响,远处山林间时而传来雨后鸟儿的啼鸣。彭越走在最前面,赤脚踩在泥泞的道路上,毫不介意沾满双足的泥浆,反而像一只欢快的小兽般灵活地穿行在复杂地形间,为众人引路。韩谈则警惕地守在队伍侧翼,目光不断扫视周围环境,确保安全。

邓起赶着马车,不时回头观察李明衍的神情,却见他目光空洞,似乎心思早已不在此处。自昨日与徐福在断桥相遇,交谈之后,李明衍便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沉默状态。那种沉默并非寻常疲惫或思索,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近乎迷失的冥想。

阿漓静静地坐在李明衍身旁,时而扭头望向窗外渐行渐远的山峦,时而低头整理她那装满百越草药的布囊,却始终没有打破这份凝重的静谧。她知道,有些沉默需要等待,如同积蓄的山洪,终会找到宣泄的时机。

行至午时,一道清澈的溪流拦住了去路。溪水并不湍急,但经过一夜雨水冲刷,水位已然上涨,不似平日可以轻易涉过。


"前面有座石桥。"彭越指向不远处一道简陋的石面,"不过桥面有些窄,马恐怕难以通过。我们不妨等水势小些,再行路过。"

李明衍闻言似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下了马,走到溪边蹲下,注视着流淌的溪水,仿佛在寻找什么。

"邓起,"他突然开口,声音有些嘶哑,"你带上我的竹筒,取些水样来。"

邓起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这是李明衍惯用的教学方式,便从行囊中取出几个精致的竹筒,沿着溪流上下游各取了水样。

"看,"李明衍举起两个装满水的竹筒,对着阳光细细观察,"上游的水色微黄,含沙量较高,说明上游可能有新开垦的农田或矿场;下游却澄澈见底,这是因为溪流在此处经过一片缓坡卵石地,起到了天然过滤作用。"

邓起与阿漓凑近观看,果然发现两管水质确有差别。韩谈也罕见地表现出了兴趣,走近几步细看。

"每一条水道都有其性格,如同人一般。"李明衍继续说道,目光随着溪水流向远方,"有的桀骜不驯,有的温顺可人。治水之道,关键在于理解水性,顺应其性而加以引导,而非强行压制。"

"先生所言极是。"韩谈突然开口,"这与用兵之道颇为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