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组建安保队(第1页)

炊烟从偏院升起,一百多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架起铁锅,她们中有人边淘米边偷偷抹泪,这是战争开始以来,她们第一次拿到正经工钱。

沈钧特意嘱咐厨娘:“米饭要蒸得软些,这些孩子的肠胃饿伤了。”

傍晚收工时,有个瘦小的男孩捧着写满字的草纸跑来。沈钧认出那是《三字经》的开篇,虽然字迹歪扭得像蚯蚓爬。“先生,我今天认了二十个字!”男孩的眼睛亮晶晶的。

沈钧将三枚铜钱放在他手心,看着孩子欢天喜地跑向饭堂的背影,忽然想起那个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

沈钧招收了一千多名童工,并供应他们一日三餐,还雇先生教他们识字的事很快就在城里传开了,明眼人都知道他此举的善意,也知道了他这家被命名为红星的百货商店。

第三日一早,晨雾还未散尽,红星商店门前已挤满了衣衫褴褛的汉子。他们蜷缩在青石台阶旁,冻裂的手紧揣在衣袖里,鞋底沾着码头淤泥的腥气。

沈钧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上百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倏然亮起,像枯井深处忽见微光。

“沈爷,求您开恩赏口饭吃!”为首的老汉扑通跪地,膝盖撞在地面发出闷响。他喉头滚动着沙哑的哀求,身后几个汉子也颤抖着伏下身子,露出脖颈间凸起的青筋。

沈钧瞥见他们袖口露出的淤青,那是常年在码头扛货时被麻绳勒出的伤痕,此刻在晨光里泛着乌紫。

一大早开门被上百双带着恳求和期盼的双眼盯着,沈钧先是扶起跪在前面的老汉,看着众人大声道:“我这没什么装卸搬运的工作给你们做。”

话音未落,上百个汉子的叹息声就像秋风扫过枯草。

接着就听沈钧突然提高嗓音:“不过我这有份扛枪的活,月银有1到3块大洋,一天管三顿饭,需要不怕死,不怕累,敢拼命的汉子。只要十六到四十岁的汉子,不抽大烟的。感兴趣的明日辰时,到白狼湾西岸考核。”

午后,一块樟木告示牌挂上门楣,“商团安保队招募”几个大字下挤满了指指点点的手,有粗粝的指尖反复摩挲“三块大洋”的字样。

“当真管三顿饭,还有三块大洋?”一个缺了门牙的汉子扒开人群,他身上的鱼腥味熏得旁人直躲。旁边另一个汉子道:“应该差不了,沈老板连城里的孩子都一天管三顿饭呢。”

满清官方一开始规定一两白银等于700文,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次次白银赔款,国内白银大量减少。尤其是甲午战争的失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