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黎明前的金州(第1页)

在建设热潮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事训练也从未放松。每天清晨,嘹亮的军号声都会准时划破黎明。

安保队的汉子们在普鲁士教官团的严格指导下,已经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三点一线!呼吸要稳!"留着八字胡的普鲁士教官克劳斯用生硬的中文吼道。

靶场上,一排排步枪喷吐着火舌,远处的人形靶不断颤动。

伍德少校则整天缠着沈钧:"沈先生,我们必须尽快搞到火炮!我的小伙子们连炮闩都没摸过,这怎么行?"

沈钧只能苦笑着答应,心里盘算着下次回现代要采购些什么军火。

这一个月来,沈钧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天不亮就被各种事务吵醒,深夜还要批阅文件。

建设进度、物资调配、人员安排...无数问题等着他决断。连回现代休息一两天都成了奢望。

"首长,第三建材厂请求增加人手!"

"报告!第五居民区下水道图纸需要您过目!"

"沈先生,医学院需要更多赤脚医生手册..."

这样的请示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沈钧的临时办公室外永远排着长队,有时连吃饭都要一边批文件一边往嘴里扒拉。

要说营地中最特殊的群体,莫过于那一千多名童子军了。

这些原本应该漫山遍野疯跑的孩子们,如今却过着规律得近乎严苛的生活:

清晨6点起床晨读。

上午学习语文、数学。

下午进行化学物理和化学。

晚上还要观看教学视频。

传统的四书五经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实用的识字课和数理化知识。

沈钧从现代带来的教学视频里,那些神奇的实验、精妙的公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沈钧看着教室里埋头计算的孩子想道:"虽然填鸭式教育出不了爱因斯坦,但培养一批能操作五六十年代设备的技工还是没问题的。"

短短一个月,难民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突破:第一窑合格红砖成功出炉;简陋但实用的水泥厂开始运转;虽然质量不如现代产品,但已经能铺设像样的水泥路面了。

基建成果:一排排砖混结构的房屋拔地而起;下水道系统初具规模;学校、集体食堂、公共澡堂等设施陆续建成。

生活改善:新开张的红星商店里,从现代采购的日用品琳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