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昆立刻下令武卫左军收缩后撤,试图突围。
然而,为时已晚,从西侧突破的安保队如同一把尖刀,迅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九千余名武卫左军官兵,转眼间竟然被包了饺子!
马玉昆不甘束手就擒,亲率精锐发起两次凶悍的突围冲锋,均被安保队密集精准的火力配合铺天盖地的手榴弹雨狠狠砸了回来,徒留一地伤亡。
两次冲击失败,马玉昆望着周围绝望的士兵和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心如死灰:“完了,一世英名,竟葬送于此……”
就在这时,沈钧那标志性的大喇叭声再次响彻战场:“武卫左军的弟兄们,你们被袁宫保卖了!他丢下你们当诱饵,自己早溜了!”
“放下枪吧,我沈钧之前的承诺,依然作数!都是手足同胞,何必再流无谓之血?放下枪,今晚就大块吃肉!”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声音洪亮而充满敬意,直指核心:“马玉昆!马军门!您老当年镇压陕甘回乱,收复新疆失地,坐镇新疆十余载,推行屯垦戍边,修水利、垦荒地,功在千秋!”
“甲午年平壤血战,您以劣势兵力,重创倭寇第九旅团,击退东洋军多次猛攻,打出我华夏军威!在沈钧心中,您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我以人格担保,绝对保障您的人身安全,绝不为难!”
沈钧对这位时年已67岁的老帅,是真心实意地起了招揽之心。马玉昆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更难得的是其治军之严,铁面无私,曾处决违纪的亲侄马朝斌,麾下部队纪律森严。
驻防朝鲜时,其军纪竟能做到“秋毫无犯”,深得朝鲜民心,当地百姓甚至为其建庙祭祀,尊其与薛仁贵、戚继光并称“中华三杰”!
沈钧一直渴望建立一所军校,培育军事人才,顺便也当当校长。可现在整个安保队,就他算是有师级指挥经验,剩下都是一天军校没上过的野路子。
而他毕竟时间有限,终究分身乏术,聘请的普鲁士教官,训练士兵没问题,教些连排战术也可以。
但其曾经最高职务者如伍德,也只不过做到团长,所能传授的战略层面和统军知识,终究有限。
若能得马玉昆这位身经百战、深谙古典与近代战法精髓的老帅坐镇,哪怕只是请他给安保队的青年军官们讲讲亲身经历的经典战例、战场临机决断的智慧、以及那些用鲜血换来的治军带兵之道,其价值,远非金银可比!
这将是阜新军队迈向正规化、职业化的一大步!
夕阳的余晖,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