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统一全国的困境(第1页)

“想回家?可以,但在走之前,得干活!”政策清晰明了。

阜新城外新探明的露天煤矿正缺人手,这些俘虏便被组织起来,在有经验矿工的带领下,每日下矿挖煤。

这样既避免了数万劳力闲置,消耗粮食。挖出的优质煤炭,沈钧也可以带回现代换取资金和物资!

劳动换取食宿,公平合理。

同时,沉重的体力劳动和集体生活,也在无形中继续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是选择留下当兵吃饷、每天有油水?

还是选择挖够“路费”后,回到那朝不保夕、不知前路的故乡?

阜新城内庞杂的战俘消化、物资清点工作告一段落,初步秩序得以恢复,已是一周之后。

沈钧终于能抽身返回现代,将这场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大胜及其影响,带回“双生计划”专家组进行复盘与规划。

当沈钧详细描述了战役过程、惊人缴获后,战略组那位有着实战背景、性格豪迈的张姓军事专家用力一拍桌子。

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好!打得好!就得这么干!教员不是说了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役雷霆一击,就是要打疼它,打怕它!”

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豪气:“让紫禁城里的老顽固们知道,咱们阜新不是好惹的!我看,接下来几年,他们连辽东都不敢再正眼瞧一下!”

他意犹未尽,甚至有些惋惜地补充道:“要不是北边还有沙俄那头毛熊、以及东洋那条毒蛇在东北虎视眈眈,牵制太大,老子早就建议你挥师入关,一举掀翻那腐朽的满清朝廷了!”

“老张!你就知道打打杀杀!”旁边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政治经济学专家立刻出声反驳。

语气带着冷静的审视:“现在推翻满清?痛快是痛快了,然后呢?”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看向沈钧和在座众人:“阜新的根基是那群半年多前还在为温饱挣扎、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和劳工!你指望靠他们去管理一个刚刚打下来的、疆域万里、人口四亿多的破碎江山吗?”

他语速加快,直指核心困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些理念,别说普通士兵,就是阜新现有的基层干部,又有几人能真正透彻理解并执行?若是仓促接管天下,我们只能继续依赖原有的满清地方官僚体系!

而那些官员,他们是地方豪强地主的代言人!是依附于洋人买办的掮客!你指望这些人去搞分田地,分他们自己的田?让原来自己可以随意打骂的佃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