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男子率先拱手道:“在下黄克强,沈先生,久仰大名。”
沈钧可不好在这位面前托大,连忙起身还礼:“您客气,黄先生我对您才是久仰大名!”
这位可是教科书里的人物,沈钧在跟对方见礼时注意到对方的长袍袖口有个补丁。
谁能想到这位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1893年考中秀才,本是小富之家的读书人。
却在后来变卖祖产,在长沙成立中国首个以“复兴中华”为目标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策划长沙起义的爱国英雄,现在困顿到要穿有补丁的衣服了。
黄克强又对身后两人介绍道:“这位是秋瑾女士,浙江绍兴人,光复会的同志。这位是汪兆铭先生,广东三水人,兴中会的笔杆子,写过不少反清文章。”
沈钧又跟两人见礼,指着沙发道:“诸位请坐。”
为几人倒上茶水,黄克强端起茶,喝了一口:“沈先生这茶,是茉莉花茶吧?我在上海喝过,比咱们湖南的黑茶香。”
沈钧也喝了口茶道:“黄先生喜欢,一会儿我让警卫员给您包几包带走。”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黄克强瞥了眼沈钧的衬衫军装,“看沈先生的装扮很新潮,是洋人的样式?倒比长袍方便些。”
沈钧寒暄道:“我中国人民革命军作为新军,自然要有新气象。黄先生找我,是为了革命的事吧?”
黄克强收起笑容,正色道:“沈先生,最近清廷搞‘预备立宪’,载泽、端方那些皇族大臣,说要仿行宪政,还准备派大臣出洋考察。您是东北的实力派,对这事怎么看?”
沈钧笑呵呵道:“我怎么看?吃瓜看呗!立宪?不过是满洲最后的垂死挣扎罢了!”
黄克强听到沈钧这回答,眼睛一亮:“沈先生是不看好立宪了?”
沈钧点头:“满清要是个汉人皇帝,这立宪还有可能搞成。可爱新觉罗家,是以小族主大国,天然没有安全感。
统治者越没安全感,越会抓紧手中的权力不敢放开,这种心态就注定立宪不会成功,最多弄出一个由皇族成员组成的‘四不像’内阁。”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满清最后搞出的君主立宪内阁,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皇族成员。
汪兆铭推了推眼镜,插话道:“沈先生,对满清内部如袁宫保、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怎么看?他们可都是汉人!”
沈钧冷笑一声:“袁宫保?他是个投机分子。一边搞北洋新军,一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