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被国人痛骂石敬瑭(第1页)

“何止!”旁边一人挥舞着手中的《警世钟》,指着上面激烈批判的社论。

“看看报纸上说的!德国佬用终究要还的贷款,还有5%的年利息,就换走了整个东北市场二十年的免税特权和旅顺港!”

“这不是卖国是什么?他沈钧就是第二个石敬瑭,为了一己权位,割地求荣!”

这股愤怒的声浪迅速蔓延,北平、广州、武汉等地报纸,特别是倾向革命党的《民报》《苏报》,几乎清一色以最激烈的言辞痛斥。

《民报》头版标题:《惊天卖契!沈钧一马克贱卖旅顺港!》

《苏报》社论:《免税二十年:东北沦德意志经济殖民地?沈钧其心可诛!》

某知名评论家专栏:《以德制倭?实乃引狼入室!论沈钧之短视与祸国》

革命党人反应最为激烈,正在南洋筹款的孙逸仙闻讯后,不顾黄克强劝阻,连夜撰写檄文通电全国:

“沈钧此举,名为借款图强,实则饮鸩止渴!借德款则受德制,予德港则引德患!”

“德人贪狠,不下于倭、俄!免税之约一成,则我东北之膏腴尽入德商囊中,民族工业萌芽必遭扼杀!”

“旅顺乃渤海锁钥,拱手予德,则京津咽喉操于人手。此非救亡图存,实乃开门揖盗!”

“凡我同胞,当认清沈氏军阀卖国求荣之本质,勿为其‘驱倭逐俄’之虚名所惑!救国之道,唯在推翻满清、驱逐列强、建立共和!”

东北民间的商贾,恐慌情绪也在蔓延。

“免税二十年?那我们本地商户还怎么活?”

“德国商人来了,还免税,谁还买咱们的东西?”担忧之声不绝于耳。

在天津的《大公报》,一篇相对冷静的分析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

《旅顺租德:屈辱的权宜之计还是深远的战略布局?》

文中指出:“沈钧面临强敌环伺,兵力捉襟见肘乃不争事实。德款三十亿马克,实乃及时之甘霖,可解燃眉之急,用于整军、安民、兴工。”

“免税权予德商,短期看确让利甚巨,然若能借此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盘活东北经济,长远或利大于弊。”

“至关紧要者,乃德援海军之条款!若无海军,纵有旅顺,亦为他人嫁衣。”

“沈钧以租港免税为饵,换取德国助其建立整套海军体系,此乃以空间换时间,以地权换根基之策。”

“与其空守孤港坐以待毙,不如借此输血强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