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一代人的都江堰(第1页)

沈钧对人民军的嘉奖也引发了一些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想把家里的壮年男子送入军营。

军队进入正轨,招兵和新兵训练的事情已不需要沈钧在操心。他现在除了操心买来的三百多亿工业化设备落地建厂的事情,以及奉天新城外。

还有一件事需要他头疼,那就是北大荒改造。

在现代东北黑土地就是共和国的粮仓,黑省粮食供给率660%,粮食年产量1600亿斤,连续15年全国第一,可耕种田地,2.4993亿亩。

而在1905年,黑省的耕地面积只有1550万亩,连现代耕地面积的零头都不到。

沈钧找来政务总长黄赞文,说道:“我准备对黑吉两省大开发,第一期目标,先开发出一亿亩耕地,俘虏那边能腾出多少来?”

黄赞文倒吸一口冷气,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一亿亩?大帅,您冷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试图将现实的冰冷砸向主帅的宏图:“您看看这地方!要真是沃土千里,当年黑省起家的金女真为什么是渔猎民族,而不搞农耕?”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看似一片坦途,可实际那些平原布满了连片的水洼和沼泽,当地人管这种叫大水泡子。”

黄赞文语气带着过来人的无奈:“我年轻时游学去过,那些水泡子冬天冻的比石头还硬,根本挖不动。”

“到了春夏气温回升,松花江和嫩江又要开始泛滥,水漫的到处都是,当地百姓种点什么都给淹没了。”

他抛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而且黑龙江是向北流的,向北流淌的大河会产生一种非常不利于农耕的水文现象——凌汛。”

“开春南边的上游先化,北面的下游还冻着!冰坝一堵,河水倒灌,比龙王爷发怒还凶!松花江和嫩江也是同样的问题。”

“您真想动这里,至少要先在松、黑、嫩三江上游修建大型水库,锁住凌汛期间的来水。下游通过火药爆破冰面,加快江水疏浚,才能防止凌汛期江水泛滥。”

“除此之外,还要修建大量排水排涝的水利设施,配上大量抽水机器,才能清理掉那密密麻麻的水泡子。而这,非得耗上至少一两代人的心血不可!”

见沈钧意志坚定,还想推行黑吉两省大开发,黄赞文顿了顿,想起更令人头疼的东西。

“对了,当地还有一种植物被称作塔头,遍地都是!一个塔头二三十斤!底下根须牢牢抓着泥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