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一族的荣宠,堪称大唐开国以来之最。
纵览李唐三百年,再无第二家外戚能如杨氏这般煊赫一时满门朱紫,权倾朝野,就连太宗朝显赫一时的长孙家族亦难以企及。
想那长孙氏,曾出过两位青史留名的人物,凌烟阁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前者位列托孤重臣,后者以贤德闻名,常谏太宗过失。如此显赫的门第,较之杨氏的权势竟也黯然失色,足见杨氏圣眷之隆。
这样的家族,岂会一朝倾覆?
虽说昨夜风波骤起,李隆基诛杀杨曦、罢黜杨国忠,然杨氏根基未动,何谈失势?须知杨贵妃圣宠依旧,这便是杨氏最大的倚仗。
念及此,李乾仍觉难以置信。
“快说,究竟怎么回事?”李乾匆忙系着衣带,连声催促。
高乐瑶一面替他整理衣袍,一面道:“详情我也不甚清楚。今晨起身时,忽闻长安城内爆竹震天,百姓竟自发敲锣打鼓,庆贺杨氏倒台。”
“能让百姓如此欢欣鼓舞,可见杨氏平日作恶多端,已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李乾不禁慨叹。
“正是。”高乐瑶点头附和,“在西域时便常闻杨氏跋扈,待到长安亲眼所见,方知当年所想实在太过仁慈。杨氏满门,当真禽兽不如。”
自武周以来,关陇门阀虽遭重创,然百年世家底蕴犹存。可即便这些簪缨世族,在杨氏骤然显贵后的滔天权势面前,也要自叹不如。
高乐瑶此言,确是一语中的。
“这本是普天同庆的好事,谁知百姓突然涌向我们府邸,将各处门户围得水泄不通,口口声声要见你。”高乐瑶蹙起秀眉,“你又未曾为恶,他们凭何来围府闹事?”
这番话说得李乾愈发困惑。他拧眉沉思良久,突然道:“莫非有人构陷于我?”
“无论如何须得查个明白。”李乾面沉如水,眸中寒光闪烁大步流星向外走去,高乐瑶急忙跟上:“我与你同去。”
“你且留在府中。”李乾抬手制止,“若真有事端,我恐难以兼顾。”
说罢快步来到府门前,却见裴厚等人个个喜形于色,哪有半分紧张模样,倒叫李乾愈发困惑:“你们这是......?”
“将军可算来了!”裴厚眼中闪着崇敬的光芒,声音都带着颤抖,“末将若能及得上将军万一,便是死也无憾了。”
“你们莫不是中了邪?”李乾愕然。
裴厚只是笑呵呵地催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