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与天争命(第1页)

祠堂议事的铜锣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白湖村却已经如同一架精密的纺车,在干旱的阴影下疯狂地运转起来。秦思齐看着——整个村子,男女老少,在一种默契中,各司其职,分秒必争地忙碌着。

干旱的阴影笼罩下,死亡的威胁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却奇迹般地激发出这个小小村落最坚韧、最团结的力量。

秦茂山站在祠堂前的石阶上,手中捧着一的账册,身旁是秦三爷、五太公和七叔公三位族老。祠堂前的空地上,排着长长的队伍,从祠堂门口一直延伸到村道上,队伍里的每一个人,手里都捧着、怀里都抱着——铜钱、碎银。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不舍“秦守业家,铜钱三千二百文!”

“秦大成家,铜钱两千八百文!”

“秦望德家,铜钱三千文!”

“族长,秦茂才白银:三十五两,铜钱:五万两千文!”大部分都是秀才老爹,遗留给他的。

秦茂山洪亮的声音,在炽热的空气中回荡。每报一个数,七叔公就在账册上记下一笔,五太公则小心翼翼地将钱物收进祠堂中央那个木箱里。秦三爷拄着拐杖,站在一旁监督,浑浊的老眼此刻锐利如鹰,不容许任何一点差错。

秦思齐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小小的胸膛里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知道,这些铜钱、银饰,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一辈子省吃俭用、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攒下的全部家当!是嫁女儿时的压箱底,是老人预备的棺材本,是娃娃们过年时眼巴巴盼着的新衣裳钱!如今,为了活命,他们毫不犹豫地掏了出来,交到祠堂公中。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茂山啊…”秦寡妇说道,“就这一个镯子了给村里买粮吧,我那俩孙子得得活命啊” 老泪顺着她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

秦茂山接过镯子,声音罕见地有些哽咽:“秦婶子,您放心!这镯子,记您三两银子!等灾年过了,村里村里一定还”秦寡妇摆摆手,佝偻的背影慢慢挪开,给下一个人让出位置。

“齐哥儿!”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秦思齐转身,看到秦思文和秦思武两兄弟大步走来,肩膀上还扛着铁锹和镐头。

“水窖的位置定下来了!”秦思文兴奋地说,“就在村西头老树底下那块洼地!土质密实,挖下去三尺就有黏土层!七叔公说,那儿早年是口古井,后来填了,肯定存得住水!”

秦思武抹了把脸上的汗,补充道:“已经召集了二十个壮劳力,明天天不亮就动工!按你说的,要挖一丈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