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窗来得真早。"一个清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秦思齐回头,看见个穿湖蓝色绸缎直裰的少年正倚在门框上打量他。少年约莫十岁年纪,腰间悬着块温润的白玉佩,手指上戴着个翡翠扳指,在晨光中泛着莹莹绿光。
"在下李文焕,家父是武昌府通判。"少年自来熟地凑过来,目光在秦思齐的笔墨纸砚上扫过,眉毛微微扬起,"你这砚台倒是少见。"
秦思齐刚要答话,学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七八个锦衣少年簇拥着个圆脸男孩走了进来,那男孩穿着绛紫色团花缎袍,腰间金线织就的腰带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
"赵兄,听说这次月考你有把握考甲等?"
"区区蒙学功课,何足挂齿。待我明年进入甲班...而后考试秀才,一路扶摇而上"
被称作赵兄的圆脸少年矜持地笑着,目光扫到秦思齐这边时突然顿住。他大步走来,居高临下地打量着秦思齐:"你就是那个入学考第一名?"
秦思齐刚要起身见礼,李文焕却抢先一步挡在前面:"赵明远,你这是做什么?""李兄别误会。"赵明远皮笑肉不笑地拱拱手,"只是好奇这位农家子弟,是怎么考进来的。"他特意在"农家"二字上咬了重音,引得身后那群少年发出嗤嗤的笑声。
秦思齐面上却不动声色:"在下秦思齐,确是从乡下来。能入书院,全凭夫子垂青。"
"夫子垂青?"赵明远夸张地瞪大眼睛,"我爹捐了五百两银子修书院藏书楼,夫子都没多看我一眼呢!"这话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正闹着,门外又进来几个少年,穿着虽不华丽,但料子也都是上好的杭绸。他们见到赵明远一行人,立刻堆起笑脸凑过去寒暄。"那是城南米行陈家的公子。"李文焕在秦思齐耳边低声道,"旁边那个是盐商周家的少爷。这伙人家里不是有千亩良田,就是有六七间铺面,最是瞧不起人比他们身份低的人。"
秦思齐默默点头,目光扫过学堂。二十四张书案渐渐坐满,学童们自然而然地分成几个圈子。赵明远那边围了十二三人,个个衣着光鲜;靠窗处坐着四个气质沉稳的少年,正在低声讨论着什么;另有七八个穿着普通但整洁的学童聚在另一侧,时不时朝赵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