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胎穿,展示天赋(第1页)

大丰朝,天宝十三年五月初十,恩施县白湖村的日光正盛,秦思齐叹了一口气,忧郁地望着远方,再次出神。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两年了,他是小说中的“胎穿”。

秦思齐坐在私塾墙外,唉声叹气。 前世是孤儿,靠国家养着,在孤儿院性格沉闷,连院长也不喜欢的那种。经常挨打,也吃得少。 但从小就知道要努力读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凭借一股耐劲,赶上985的末班车,考上一个土木专业。毕业后,又凭着一股耐劲,考上一个设计院。

准备混吃等死, 对于秦思齐来说,已经很满足。由于是孤儿身份,虽然成绩一般,但国家有补助,生活费和学费有着落,不用欠债读书。

毕业几年,省吃俭用,加上单位有宿舍,还包吃。不谈恋爱,不结婚。所属单位是武汉,存到首付款,正准备买房。就被带到了这个世界!以为能好些,没想到,还是天崩开解,老爹上个月服徭役修城墙役死了,没有半毛赔偿!家里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家也分了!现在好,只有母子俩了。还有亩上等水田。

幸好,他想到了一条路,那就凭借宿慧,去赢得村里秦老秀才的青睐。

地处恩施,偏僻可怜,秦怀德也在王朝初开科举时,竞争压力小,才考试了秀才,是县里为数不多的秀才,全县也才8个。开国到现在,县里举人是一个也没有,因秦怀德因为年纪大了。想给村里在培养一个秀才,虽然年纪六十二了,依然奋斗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把班级分为了甲乙丙三个班级,共有学生三十四人。

在秦家村私塾学习,极大的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因为有这个老秀才,也让白湖村成了香饽饽,周围的村,都想嫁过来!

而每年的脩金是二两银子。而一个普通农户家一年的收入也才4-8两白银!普通人农户根本科举不起,因为是同村,秦秀才对村里也格外好,本村只收一半的束脩。所以私塾一大半是同村人!而丙班人最多,大多数人只想能认个字,可以到镇上或县里当一个账房先生。

而墙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忽高忽低,参差不齐。那是秦秀才的私塾,十多个丙班学生正摇头晃脑地诵读《三字经》。秦思齐竖起耳朵,仔细分辨着墙那边的动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他闭上眼睛,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孤儿院的铁架床,永远不够吃的食堂,深夜躲在厕所背单词的时光......那些画面与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古代世界重叠在一起,让他胸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