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育学(第1页)

认了“山”、“水”、“日”、“月”几个字后,他停了下来,目光扫过一张张开始显出倦怠的小脸。

“今天,咱们讲个故事。”秦思齐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瞬间抓住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连在后面逡巡的秦明文都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朝代叫唐朝…”秦思齐用白灰笔在板岩上飞快地勾勒出简单的山峰、河流、城池轮廓,寥寥几笔,却生动异常,“长安城里,有个少年郎,叫李一天。他呀,胆子特别大!有一天…”

故事开始了。他讲少年李一天如何路见不平,在长安西市的胡人酒肆里,为了保护一个卖唱的老汉,挺身而出,怒斥嚣张跋扈的恶少。他讲得绘声绘色,将恶少的凶横、老汉的惊恐、李一天的愤怒与勇气,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和简单却有力的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置身于那喧嚣的唐代长安街头。

“……那恶少恼羞成怒,拔出腰间寒光闪闪的弯刀,狞笑着一步步逼近…”秦思齐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惊险的张力,手指在板岩上重重一点,留下一个醒目的白点。故事戛然而止。

“啊?后来呢?”

“李一天被砍了吗?”


“快讲呀先生!”

孩子们急得抓耳挠腮,纷纷叫嚷起来,刚才的倦怠一扫而空。

秦思齐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他拿起粉笔,在板岩上写下几个大字:“李一天”、“长安”、“西市”、“刀”。正是今天新学的字。

“后来?”他慢悠悠地说,“后来如何,就看你们了。谁能把这几个字,”他指着板岩上的字,“认熟了,会写了,明天早上,我检查。

若是大家都学会了,咱们就接着讲李一天如何用一根擀面杖,打得那恶少满地找牙!若是…”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下面焦急的小脸,“有人没学会,那这故事,就只能等大家都学会了,才能继续喽!”

这招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们像被打了鸡血,立刻低下头,拿出自己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小石板,开始笨拙地、一笔一划地描摹那几个字。小小的茅屋里,只剩下石片与石板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以及孩子们憋着劲、小声默念字音的声音。

秦明文看得目瞪口呆,何曾见过如此景象?以往都是戒尺威吓,死记硬背,哪像现在,孩子们竟主动去学,还如此专注!

在这群孩子里,有个叫秦宝儿的男孩格外显眼。他约莫六岁,长得虎头虎脑,比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