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改变乡亲想法(第1页)

半晌,秦茂山道:“思齐。”他顿了顿,祖宗规矩,自有道理。可你这番心思,叔公听明白了。你是真把族人的难处搁在心上了,怕这体面压垮了人心。”

思索了片刻:“可这规矩,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族里刚议定,祠堂前刚公布,转眼就变卦,我这老脸往哪搁?族老们那里,又该如何交代?思武和丰田,还有那王婆子,心里又该如何想?会不会觉得,是你看不上他们?”

秦思齐无奈回复着:“体面在人,不在排场。思齐若真有本事,日后中举,自能光耀门楣,届时族里添人伺候,名正言顺,无人置喙。如今初得微名,根基未稳,便如此兴师动众,耗费公帑,反倒落人口实,让乡亲们心生怨怼,离心离德。此非长久之计,更非兴族之道。”

他微微停顿,语气更加恳切:“恩师仙逝,私塾荒废,是村里的损失。”茶园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赵家那边的义学也就没有投入。

秦茂山越听眼睛越亮,隐隐猜到了什么。

秦思齐望向私塾地方:“待到年后,我自会回府城继续攻读,以应会试。但在这之前,我想重拾恩师的私塾。麻烦茂山叔,将村里所有不识字、年纪在四岁以上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召集起来!就从明天开始,就在那您家私塾里,我教他们!”

“教什么?”秦茂山有些激动,又有些难以置信。

秦思齐务实说的:“不教那些高深的之乎者也,也不求他们个个考取功名。只求他们能快速认识几百个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看得懂地契借据,算得清简单的加减钱粮。不至于被人蒙骗,做个睁眼的瞎子!”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温和:“如有天赋好之人,先送他去镇上的私塾进修,表现出众着,送往府城考书院进修。那茶山的钱,大头还是要发给乡亲,小头补贴给优秀学子。这样保证,我们白湖村人才不断。具体操作,还要看村长和族老商量。女孩也要来听,懂些道理总归是好的。”

秦茂山听得心潮澎湃:“好!好!思齐!你这主意好!读书识字明事理,娃娃们有了这点根基,日后走到哪里都硬气!这才是真体面!真恩德!”

心激动的说着:“你放心!这事包在叔身上!现在!就现在!我亲自敲锣,挨家挨户去喊人!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

“铛——铛——铛——!”

“各家各户听着!秀才公重开私塾!免费授课!四岁以上的娃儿,不论男女,都送过来识字明理!过了这村没这店!机不可失!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