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年味已浓得化不开。
祠堂旁的议事堂里,炭火烧得正旺。几位族老围坐着,七叔公裹着厚厚的旧棉袄,花白胡子随着说话一翘一翘:“今年这对联,我看,还得是思齐来写!他那字,方正大气,透着文气,贴出来,给咱白湖村增光添彩!祖宗牌位前看着也欢喜!”
秦茂山捋着胡须,频频点头:“是这个理儿。思齐是咱村的秀才,这笔墨功夫,非他莫属。纸墨钱,族里公中出!一家一副,图个吉利!”
这提议立刻得到族老们的一致附和。如今自家出了个正经的秀才,这笔墨钱花得心甘情愿,更是体面。
消息传到秦思齐耳中,他并无推辞。次日,祠堂那张巨大的供桌便被收拾出来,铺上了干净的毡布。秦明文主动请缨,在一旁帮着研墨铺纸。秦思齐青衫棉袄,挽起袖口,凝神静气,提笔蘸饱了浓墨。
笔落红纸,墨痕如龙蛇游走。他写的并非那些文绉绉、晦涩难懂的雅联,而是乡亲们最喜闻乐见的吉祥话: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五谷丰登六畜旺,家宅安宁万事兴。”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横批也多是“万象更新”、“四季平安”、“吉星高照”之类。字是端正的楷书,筋骨分明,气韵饱满,虽无狂草的恣意,却自有一股端凝的安稳气象,看着就让人觉得踏实。
对联写好了,晾干墨迹,由秦茂山主持,挨家挨户派人来祠堂领取。这又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热闹。
那些在秦思齐私塾里学了几个月、刚认得几百个字的孩子,此刻成了最活跃的角色。他们排着队,从秦明文手里接过卷好的自家对联,然后便撒开脚丫子,兴奋地呼朋引伴,挨家挨户去念对联!
“宝儿,快!去二牛家!我知道他家领的是‘向阳门第春常在’!”狗剩挥着手里卷好的对联,小脸激动得通红。
“水云!跟上!去你家念!”
孩子们呼啦啦涌到一户人家院门口,也不用敲门,扯开嗓子就喊:
“二牛叔!二牛叔!你家对联来啦!”
“我们给你念!”
院门开,二牛爹脸上堆满了笑:“哟!小先生们来啦!快念快念!”
孩子们立刻挺起小胸脯,展开红艳艳的对联,尽管字还认不全,句子也念得磕磕绊绊,但那股子认真劲儿和洪亮的童音,却格外动人:
“向阳门第!春常在!”秦宝儿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