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整个宴会的氛围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有村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自发地站起身来,伸长脖子,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队渐行渐近的官差和那顶青布小轿上。
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的敬畏、难以抑制的激动,以及一种与有荣焉的集体自豪感。县令老爷!父母官!真的亲临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了!
村长秦茂山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迎上前去。秦茂山甚至因为激动和紧张,脚步都有些踉跄。
轿子稳稳停下。一名随行的班头上前,恭敬地掀开轿帘。只见县令张子谦身着鸂鶒补子的青色官袍,头戴乌纱,面带极具亲和力的笑容,从容地弯身走了出来。阳光照在他的官服上,反射出威严的光芒。
“秦举人,恭喜恭喜!今日贵村大喜,本官特来叨扰,沾沾你的文运喜气!” 张县令声音洪亮,笑容满面,首先向秦思齐拱手道贺,显得十分给面子。
秦思齐立刻上前一步,行礼:“县尊大驾光临,敝村荒野之地,蓬荜生辉!学生惶恐不胜,未能远迎,还乞恕罪!”
秦茂山下跪迎接(百姓见官需跪拜)所有在场的秦氏族老、乃至周围那些反应过来的人群,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呼啦啦全都跪了下去,黑压压一片,高呼:“拜见青天大老爷!”
张县令显然很享受这种威仪,但他今日是来施恩结好的,自然不会真的让秦茂山长跪,立刻笑呵呵地亲手扶起他:“秦举人有礼了!诸位乡亲也都请起!今日是喜庆之日,不必多礼!” 他特意强调了秦举人三字,将其身份与普通百姓区别开来。
待众人起身,张县令对身后的师爷使了个眼色。师爷立刻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卷用红绫系着的文书,清了清嗓子,运足中气,高声宣道:
“恩施县正堂、知县欣闻治下白湖村学子秦思齐,庚子科高中湖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才华卓荦,光耀桑梓,实乃我县文教之盛事!特此示贺,并颁赏如下:
一赏,贺仪官银五十两,贺秦举人蟾宫折桂,鹏程万里!
二赏,牌坊建造银一百两,着即于村口择吉地兴建‘举人坊’,以彰文治,以励后学!
三赏,旌表银五十两,赐予秦母刘氏!刘氏守节抚孤,教子有方,贞慈并著,堪为典范,本官将奏请上官,旌表其节,立‘贞节牌坊’以彰其德!”(注:明代知县有权对节妇进行初步旌表和提请上级核准)
这三道赏赐一念出来,整个现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