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振翼,扑簌间杳无踪迹。
宣武二年,二月一日。
甘露殿。
李承乾披着较厚的狐裘大衣靠近银叶熏炉正专心致志地看着《史记》,脸上写满了认真。
一旁的无禄正往银叶熏炉添加炭火,目中余光时不时地看向李承乾的方向,动作小心翼翼,几乎都没有发出声音。
殿外,弥漫着冷气,呵气成雾。
也只有在甘露殿内,李承乾才感到身体有些暖意。
他心中记得很清楚。
今天,是文科举和武科举举行的日子。
目前,科举分乡试、会试与殿试。
等这一届科举后,从明年开始,就会按照之前魏徵、杜如晦、王安石、寇准等人商议的方案来,将会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文科举除了考察四书五经,还有诗词、策论、军略、筹算等方面都要考察。
而武科举,除了考察骑马、射箭、举重,还有兵法、武略等方面。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文科举,他定下的主考官是魏徵,副考官是岑文本。
至于武科举的主考官,他定下的是岳飞,副考官是李定国。
而他,也没什么可以操心的事情。
无非就是在文科举最后的殿试时出一次题目,让这些士子当场做一篇策论。
收回思绪后,李承乾撇过头,淡淡地问:“朕吩咐的为这些参加科举之人准备的暖汤,都准备了没有?”
无禄恭敬地回道:“回禀陛下,都准备了。进入考场前,人人一碗暖汤,结束后再各自一碗暖汤......”
李承乾微微颔首。
虽然只是一碗再常见不过的暖汤,但,可以借机收服这些人,获得他们的忠心。
“近来,长安可有什么事情发生?”李承乾问。
无禄目光一闪,低垂着头,目视地面,说:“奴婢听闻近日长安来了一些胡人商队......这些胡人来自的地方都不同......这些人的长相有黑炭似的,但牙齿很白,还有皮肤白得就像是雪花盐那样......这些人的到来,可是引起了长安百姓的震动......”
李承乾默默地听着,直到无禄说完后,他才开口道:“还有其他的吗?”
无禄面色一愣,旋即恢复正常神色,继续说:“长安近日涌入了不少人......看上去非常繁华,街上各种稀奇的物件,还有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