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四年,二月十一日。
甘露殿。
辰时正。
【百骑司密奏】
宣武四年二月三日。
密字叁拾贰号
呈奏陛下御览
臣等奉旨巡边,察于辽东故垒。见长城之南,自前隋征伐旧战场,暴骨多年,犹未收瘗。
白骨露于野,磷火夜聚,冤气结而不散,凄风过则有呜咽之声。
询之土人,云皆隋战士骸骨,自大业八年以来,暴露于此二十余载矣。
臣窃惟:
前隋虽亡,其士卒亦华夏子民。
今暴骸异域,魂无所依,非惟仁者所不忍,亦恐寒戍边将士之心。
若陛下能遣一介之使,至高句丽,谕以祭祀修葺之意,则可收遗骸、慰亡魂,使天下知陛下虽神武盖世,犹怀仁柔之心。如此,则四夷皆服。
伏请圣裁。
百骑长胡柱昧死以闻,顿首再拜。
李承乾阅览后,微微点头。
没有丝毫迟疑,他拿起伏案上的朱笔,然后在密奏末尾处写了一个字:‘准!’
随后,他唤来无禄,吩咐道:“将这封密奏送到内阁,交由寇卿他们处置。”
“诺。”无禄恭敬地接过百骑密奏,然后快速离开了大殿。
不过,毛骧那边在之前呈送上来的一份密报中说高句丽遣使往大唐而来,也不知道现在他们到了何处。
对于高句丽的用意,李承乾并不关心。
在他看来,等大唐休养生息结束后,就是他拿下高句丽、百济、新罗、吐谷浑等国家的时候。
为了这一天,他还是等得起的。
而且,如今的大唐边休养生息,边修路。
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各处,都有水泥铺路,其他地方来长安也愈加便利,而从长安前往其他各处,也更加迅捷。
至少,行军这一块儿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而对于战争而言,时间就是胜利。
他腰悬宝剑,身穿玄色龙袍,走出甘露殿,带上无福几个宦官,和程处默等千牛备身,在宫中溜达着。
长久待在甘露殿,不利于身体健康。
随处走走,吹吹冷风。
当李承乾走到太史局的时候,太史局上下以傅弈为首,全都出来迎接。
“臣等参见陛下!”傅弈等人纷纷恭敬地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以手作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