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九年,四月十九日,东海之上,千帆竞渡。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金色的阳光泼洒下来,将无垠的海面熔成一片流动的金箔,耀眼夺目。
风自天际来,鼓动着数不清的舰船巨帆,猎猎作响。
这支庞大无比的舰队,正是大唐征倭之师。
艨艟巨舰如同移动的海上城垣,劈波斩浪,巍然前行;两侧护卫的快艇哨船如灵动的海燕,穿梭其间,传递旗号,警戒四方。
十万水师精锐,甲胄鲜明,刀枪曜日,肃杀之气冲荡海天,连惯于喧嚣的海鸥都远远避开,只在视野尽处的白浪线外盘旋,不敢近前。
舰队核心,帅舰“宣武”号的舰首,一人按剑而立。
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棱角分明,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浩渺前方,仿佛能穿透水汽,直抵那即将迎来雷霆的岛国。
此人正是征倭主将——戚继光。
海风拂动他征衣的下摆和颌下微须,却撼不动他如山岳般的身形。
他身后,副将俞大猷同样肃立,这位魁梧的中年将军面容沉静,眼神却如深潭,蕴藏着无数次海上征伐积累下的智慧与风暴。
他们二人,一主一副,便是这支无敌舰队的魂魄所在。
“将军,这茫茫大海,若是那二人......”俞大猷压低声音对戚继光说。
戚继光听得出俞大猷心中的忧虑,沉思片刻,方道:“锦衣卫诏狱,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它的刑罚而不说实话的......要相信毛指挥使。对于他,你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俞大猷闻言,怔在了原地。
他想起毛骧这个人的可怕,便不再多言。
在毛骧手里,任凭你的口风再如何紧,都能有办法让你松开。
而且,之前无忧公主刺杀一案涉及十万人,虽说主审的是狄仁杰,但暗中出主意的可是毛骧。
论罗织罪名这一块,无人能及。
人的名树的影。
没有人不怕,也没有人不忌惮。
于是,俞大猷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海浪拍击着船身,发出沉重的、有节奏的轰鸣,与桅杆的吱呀声、风帆的鼓动声、将士们隐约的操练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雄浑壮阔的出征乐章。
极目望去,舰队阵列严整,旗帜鲜明,巨大的“唐”字旗和“戚”字帅旗在最高处迎风狂舞,宣示着天朝上国的赫赫威严与必胜决心。
海水深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