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敲打释兵权(第1页)

七月二十六日。

寅时正。

按照惯例,李承乾在太极宫上早朝。

今日,朝会讨论的主要是黄河决堤后修堤的进度情况。

高俅派人送回长安的奏疏,已经说明情况,最快两个月内完成。

只是,群臣觉得两个月太长,应当加快速度,理由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或有暴雨,拖得越久,朝廷支出就越多。

李承乾综合考虑了群臣和高俅的情况,决定按照高俅那边给出的意见来办。

一个是高俅在现场,比在场这些群臣更加了解实际情况。办事最忌讳的就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去瞎指挥。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高俅对他李承乾的忠诚度,比在场大部分人都高。

此外,高俅本人办事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好地完成他交代的事情。

而且,高俅身上除了有点喜欢拍他马屁这个小毛病外,其他的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强烈地追求进步这一点,他只不过是表现得直接了点罢了,不是什么问题。

李承乾的决断,让在场群臣明白了高俅在他心中的位置。

大部分人心中还是很羡慕的。

这种圣眷,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他们希望有,但却没有。

早早下了早朝后,李承乾就回到了甘露殿处理了几本奏疏。

眼见着离卯时正,还有些时间,他就又埋头处理伏案上的其他奏疏。

在他处理第十份奏疏时,无禄匆匆来报:“陛下,柴将军人已在殿外。”

李承乾微微抬眸,“唤他进来。”

柴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了大殿。

没有丝毫迟疑。

“臣参见陛下。”柴绍恭敬地低头行礼道。

李承乾微微抬手,作虚扶状,淡淡地道:“平身。”

柴绍抬头间,对上了李承乾打量的目光。

一时间,怔在了原地。

“柴将军在鸿胪寺待着可还习惯?”李承乾问。

柴绍压下心中各种杂绪,沉声道:“谢陛下挂念,臣行军多年,对住的地方并不挑剔。”

李承乾微微点头,忽地问道:“柴将军......太上皇旧部劝说你来京,真的只是见太上皇一面吗?”

柴绍闻言,额头间沁出些许冷汗,“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心中惶恐,“陛下明鉴,臣此次来长安,虽有太上皇旧部劝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