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阎煞】预选赛3(第1页)

这一关主要是通过“在杂乱线索中抽丝剥茧”,考核他们的敏捷思维、严谨逻辑、细节洞察力,以及主动侦查能力还有面对陈年旧案时的耐心与抗压力。

毕竟陈年案子搁置的大多原因无外乎“证据链断裂”的因素,而这些资料里既有真线索,也有凶手故意留下的误导信息,稍有疏忽就会走偏方向。

当然,这些案子也并非毫无破绽:当年受限于侦查技术,很多细节没被深挖,比如现场照片里不起眼的纤维痕迹、证人笔录里随口提的“无关小事”,甚至是物证袋上模糊的编号,都可能藏着指向真凶的关键。

而且,为了帮助预备员们快速抽丝剥茧,市局还特意安排了当年的办案民警配合。

或许能找到其中的关键疑点,比如“当年没往上写的细节”,“消失的人证、物证”等等。

总之这一关考验的是他们对“‘静态资料’与‘动态人证’结合”的侦查能力。

而黎洛屿的精神力全程附着在25个预备员身上,所以他们的每一步行动,每一次的对话,每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神情,都在她的视眼之中,也逃不过她的感知。

因此还让她发现了三个特别有意思的人儿。

就比如,008,他的体内似乎蕴含着某种能量,让他在追“凶犯”时总能爆发出超常的耐力,从早到晚从京都城区跑出京郊偏僻的小村庄,靠着腿儿整整奔波了12个小时都能脸不红心不跳,甚至还有心思故意放慢脚步吊着“凶犯”遛玩儿耍。

最后还是凶犯实在跑不动了,“扑通”跪倒在地,哭着求着让他:“大哥,别追了了,我不跑了,你赶紧找块板儿把我抬公安局吧,求你了。再跑下去,我腿儿就要废了。”

再比如,011号沈辞,他总能精准地分析出关键所在,就好像所有的线索碎片在他的脑域能自动生成一幅“案件逻辑图谱”。

别人还在对着笔录和照片反复比对时,他已经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完整的时间线,连证人供词里的矛盾点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甚至提前预判出“真凶可能与机械厂的零件采购有关”;刚才跟老民警沟通时,他只听对方提了一句“当年会计总去五金店”,就立刻联想到票据上的特殊油墨。

这种反应速度,简直就是“人形计算机”般最强大脑。

因此不到半天两小时,他“案子”的真凶便落网了。

黎洛屿挑了挑眉,“是个有趣的“逻辑怪才”。”

还有,036,她的运气似乎特别好,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