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王府门前。
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晨昏定省般的说教已持续了三日。
每日早、中、晚、老先生必定准时出现在那王府大门前。
铺开他的薄被褥,支起小竹棚,便开始引经据典,痛心疾首地声讨忠顺亲王李洵的十大罪状。
尤其是那毁人清誉,败坏朝纲的花边新闻。
言辞之激烈,引据之渊博,几乎成了京城一景,引来无数百姓围观窃议。
不过。
普通百姓到底是惧怕李洵这位王爷,只敢远远地踮脚望一望,或是听那些世家子弟高谈阔论。
当然李洵那稀稀拉拉的美名拥护者,还是有那么几个,夸赞他那借贷记账法应该推行,反对的心里有鬼藏奸。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然而忠顺王府之内却一片风平浪静。
甚至可以说是歌舞升平。
李洵仿佛完全没听见门外那慷慨激昂的骂声,每日里只安心在他的闭门思过中与园子里的金钗们说说笑笑。
督促或者说欣赏她们代抄《礼记》,日子过得惬意无比。
那骂声于他只是烦人的蝉噪。
过耳即忘。
这日晌午。
李洵估摸着后山那片试验田里的土豆该是又长了新叶,便信步往后山走去。
刘长史那“狗官儿”照顾的土豆很好,不愧是本王的心腹哼哈大将。
但李洵想了想,觉得刘长史可能是,呃,没准也是二哥的心腹,安插在自个儿身边。
想那刘长史往年总爱在他耳边拱火,编排世家子弟,明明是小事儿也被他放大。
还有哼哈二将侍卫长傅义。
可疑的“狗官儿!”
可疑的“武夫!”
不过他李洵一清二白,不对,是一世污名。
如今又站在二哥的新班底当领头羊,即便刘长史是内鬼也无甚担心。
总归都是自己人。
李洵刚走到田埂边,俯身仔细查看那一片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土豆苗时,身后传来清朗的女声:
“王爷。”
李洵回头,只见贾探春正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
她不像其他姑娘那般娇怯,站姿挺拔,眉眼间是寻常闺阁女子没有的英气。
“是三姨子,三妹妹啊。”李洵顺口了前半句,又改口笑呵呵的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