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想去二十年后看看(第1页)

所以在顺天帝登基之前,靖朝各个府城的房价地价,已经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甚至每隔几年,都能传出某某府衙的小官吏,因为家境贫寒,举全族之力供养出一个读书人后,实在没有余钱给他购置平日里住的屋舍。

而仅凭微薄的月俸,无法租住到一间落脚的屋子。

最后,只能窝在距离府衙很近的桥洞里过夜。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当然,待九皇子殿下从云州开始,实施剿灭违法乱纪的世家豪族计划后,一切就攻守之势异也。

毕竟当个人的权势膨胀到一定地步,还有庞大的家族在后面撑腰,愿意奉公守法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

就算他们草菅人命,也根本没有官府的衙役敢冒着得罪一连串世家的代价,前来捉拿。

所以除却极少数出淤泥而不染的杰出世家子弟,大多数都落得了腰斩于市,亦或是流放到宁古塔。

甚至比起后面那些荒凉苦寒之地,宁古塔还算是好地方呢!

随着靖朝版图的扩张,被迫流放到鲜有人迹地带戍边的囚徒,一路向北,西伯利亚最北边还残存着靖朝流放囚徒所居住的石头屋,尽管早已风化,但留下的部分遗迹,也足以让历史研究学院复刻出当年的景象。

如今这些东西,都在西伯利亚历史博物馆里展出。

这些人去开发靖朝新领土了,他们拥有的财富房产都被朝廷抄没,部分自然被皇帝陛下搁置在手里,等着封赏有功的臣子时,赐给他们。

其余部分则再度流入市场,有一部分占地面积过于广阔的,则被顺天帝做主分割成数座面积适宜的宅院售卖。

因而洛阳城,乃至其他繁华富庶的府城紧缺的房屋也得到了补充,房价也渐渐回落到了正常的区间。

当然,房价的回落也不仅因为世家豪族的贡献,还因为靖朝建造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

他们在房屋的层数上动了脑筋,得益于红砖水泥工坊的出现,脱离了原本木质结构的建筑,这种价格更低廉,对抗天灾更坚固的水泥屋子开始受到普通黔首的追捧。

当然了,这并非完美无缺的发明,它牺牲了一点点外在的美观。

以至于很多富裕人家,并没有用灰扑扑的水泥,替代原本的极具美感的白墙黛瓦。

凭借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财富。

房屋的层数也是水泥建筑逐渐铺开后,靖朝研究院的某位负责教授营造技巧的官员提出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