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谁家好人写日记啊(第1页)

【而吃穿住行最后一项,“行”。

这短短几百年的变化,也让天幕下的众人瞠目结舌。

因为他们无法想象二十年后的车辆,竟到了如此地步。

当然,刚刚继位的顺天帝自然不可能离谱到将火车提上日程,毕竟那会儿还忙着征战四方,不说修建供火车使用的铁轨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

但依靠云州多年长处丰盈起来的国库,也经不起这样多面开花的折腾。

不过,咱们顾哥可是靠发明起的家,在不下地干活的情况下,跟老农频繁交流都能改造出曲辕犁、耧车这类大大提高耕作效率的器械,在不会织布的情况下,光靠眼睛看就提出了将织布效率提高的水利织布机雏形。

又怎么可能对颠得屁股生疼的马车,没有意见呢?

因为自从迈入现代化社会后,咱们就鲜少在城市中见到马了,所以很多朋友对马车的颠簸程度没有具体的认知,就算是生活在草原上的能接触到的马车也是经过许多代人改良后的成果。

自然不会出现把屁股颠成八瓣的情况。

如果大家想模拟体验一下周朝的马车有多颠,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骑一匹桀骜不驯的马,让它以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狂奔。

也就能勉强复原出周天子坐在马车里的感觉了。

待到靖朝那会儿,因为接壤的草原部族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的缘故,皇帝对跟西部开辟互市的意愿极低,不希望用靖朝出产的米粮盐巴,滋养的草原部族更加壮大。

这便导致靖朝原本就稀缺的马匹,缺少购买的渠道,越来越少。

马匹价格高昂,除却极其富有的世家豪族,也就皇室宗亲能用得起。

但就算他们能用得起,也架不住马匹随着年龄增长老去,数量锐减。】

【甚至,野史记载中曾写到,在庆帝登基那会儿,凑不齐六匹同种颜色没有杂毛的马来拉皇帝金辂。

因为庆帝登基的手段略有些不那么光明正大,触碰到了某些嫡嫡庶庶教的老臣敏感的神经。

时任礼部尚书的三朝元老本就厌恶带着一众武夫,试图骑到他们头上的这位皇子殿下,对登基仪式非常敷衍,仗着自己还做过先皇伴读根本不给即将继位的庆帝面子,在明知皇宫里没有六匹同色宝马的情况下,根本不帮他调剂马匹。

庆帝还是登基前夜才知道此事,一筹莫展之际,还是他麾下的五名爱将连同副官献上随自己征战沙场的战马,加上宫中的三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